争做出彩河南人丨冀屯之问——再访“太行崖柏”赵化录

来源:大河网 发布时间:2021-03-15 19:54:13

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以及标注来源为《漯河日报》、《漯河晚报》的所有稿件,其版权均归漯河日报社所有,未经漯河日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严禁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如需授权,请致电:0395-5616809。

赵化录在困难群众家走访。本报资料图片

冀屯镇高标准规划的冀祥社区。冀屯镇政府供图

 

插图/王伟宾

  □河南日报记者李虎成 代娟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永乐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把锤,下面一颗钉”,都是吐槽或自嘲乡镇工作的纷繁复杂、乡镇干部的种种不易,一句话,乡镇工作不好干!

  然而,赵化录在辉县市冀屯镇党委书记岗位上一干就是23年,至今依然干得有滋有味。2018年11月19日,河南日报曾以“扎根太行一崖柏”为题,报道了赵化录的故事,引起热烈反响。

  更让人感动的是,记者近日在走访中获悉,因为赵化录,这20多年间,大多在冀屯工作过的干部,调离时都要“哭一场”。

  能把同事“惹哭”的赵化录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带着关于赵化录的种种疑问,记者再次走进冀屯镇,探访背后的故事。

  一问冀屯有啥不一样?

  离开冀屯18年了,但提起当时的情景,年过半百的李明依然禁不住哽咽流泪。

  时任冀屯乡(2011年,冀屯撤乡改镇)乡长的李明,被组织选调到另一个镇当镇长。“听到消息后我直接在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会议现场泪如泉涌,那是真不想走啊!”李明说。

  不止李明,记者见到多位曾经在冀屯工作过的干部,说起当年离开时的感受,无论是职务升迁还是调回城里,大家心里竟然都对冀屯有着深深的留恋,从心底不想离开。

  冀屯究竟有啥魅力?

  “在冀屯,当干部有尊严感。各项工作事事领先,披红戴花的时候总少不了咱。”

  “在冀屯,干工作有成就感。党委政府信任咱,群众真心拥护咱,办啥事儿好像都不用太作难。”

  桩桩件件,说到底,冀屯的“魅力”都源于一个人——

  “因为有赵书记在,压根儿没想过走,就想跟着他一直干!”

  “赵书记”就是赵化录,今年58岁。从1998年4月至今,赵化录像一棵崖柏,牢牢扎根太行23年;又像一个倔强的工匠,硬是将一个原本极为普通的乡镇,“精雕细琢”为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省百强乡镇、省生态文明镇、省乡村振兴示范镇。

  二问乡村经济咋起步?

  20年多间,冀屯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叫响全国。作为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冀屯镇1.2万个食用菌大棚成了“绿色银行”,年产食用菌2.25亿公斤、产值超10亿元,全镇60%的劳动力从事食用菌产业,仅此一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

  都说乡村产业发展难,冀屯食用菌产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赵化录到冀屯任职时,该乡年人均纯收入才1000多元,没有一个像样的企业,群众都是土里刨食,有的穷得连住房都没有。“当乡党委书记,光坐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材料不行。”赵化录立即着手下村摸情况。半年多时间,他把全乡33个村跑了不下两遍。

  有次走访,他在麻小营村西头远远瞅见村民曹永军建在路边的平菇大棚。当了解到这个大棚年收入可达七八千元时,赵化录既惊又喜:“种一亩小麦年收入才三四百元!冀屯是个农业大乡,领着群众种食用菌,不就是一个致富的好门路嘛!”

  当时,许多村民都在自发种植食用菌,有基础也有优势。但真正要做成产业,却面临着群众思想认识、资金、技术、土地、销售等种种难题。

  有困难,就发动党员干部先上,给村民作出示范。同时,赵化录又到农村信用社为种植户协调15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还请来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手把手教村民种植技术。那时还没有土地流转政策,乡里就采取村集体土地返租倒包、农户与农户土地对调或租用的方式解决用地难题。全方位发力,到2002年,冀屯的食用菌产业初具规模,全乡食用菌大棚达8000个左右。

  然而,产量上去了,销路却成了问题。看着群众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双孢菇、平菇卖不出去,赵化录带着两名乡干部到北京新发地、郑州万邦等大型市场考察,了解食用菌的市场占有量和销路。大冬天的,他们顶着西北风,裹着军大衣,挨家挨户塞宣传单。当年年底,全乡1万多个大棚,2亿多公斤食用菌没1斤滞销!冀屯食用菌一下子打响了名号。

  如今,投资11亿元的新乡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日产金针菇300吨,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0%,在带动冀屯整个食用菌产业的同时,也打开了招商引资的大门。

  三问“包袱”何以变财富?

  在老搭档赵保良的眼里,赵化录有别于一般的乡镇干部,看问题目光长远。

  2002年4月,和赵化录搭档的乡长李明离开冀屯后,接任的是褚邱乡原乡长赵保良。李明“哭”着离开,赵保良“笑”着进来。

  2005年年初,辉县市实行乡镇机构改革,市里初步决定将褚邱乡整乡合并到其他乡镇。赵化录意识到,这是冀屯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赵保良第一个坚决反对把褚邱乡并过来:褚邱全乡11个村有7个村不稳定,乡基金会还有将近1000万元的外债,说起来就是“一穷二乱”,并过来就是个大包袱啊!

  但赵化录不这么看。冀屯与褚邱相邻,但被一条天然荒沟隔开,中间没有路,两个乡的人要去县城,都得绕一个大圈,且冀屯是个小乡,将来发展空间受限。“眼下是包袱,长远看是财富。冀屯以后要想发展,把褚邱合过来,能解决一堆问题。”他说。

  赵化录立即让赵保良带他沿着褚邱的各个边界看了一圈,又用一周时间跑遍了褚邱乡的11个村,随后他去找辉县市领导,主动请求将褚邱合并到冀屯。镇村怎样规划,产业怎样发展,他提出了清晰明确的发展思路,打动了市领导。在最后的乡镇机构改革论证会上,大家一致同意将褚邱合并到冀屯。

  两个乡合并了,但两个乡里的村党支部书记、机关干部之间却有着一层隔阂,甚至连开会都是分开坐两边。怎样让干部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地融合在一起?

  合并的第二个月,赵化录就对原褚邱乡干部工资进行调整,和冀屯干部待遇一样;随后偿还了120多万元的基金会集资款;同时,对各大站所进行岗位调整,同等条件下,优先任用原褚邱乡的干部。

  不到3年,褚邱的外债全部还清,一年中修通了两个乡中间也是连接新冀屯、贯通南北的通道,原褚邱的11个村在合并的第二年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正是由于当年的远见,如今,冀屯的发展重点都在镇北,也就是挨着省道的原褚邱乡辖区内。

  回忆当初,赵保良说,赵书记站位高、有远见、有担当,怎么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怎么回应群众关切,他心里始终有杆秤,不然坚持不到今天。

  四问他为啥总是有办法?

  1998年4月底,正是麦子抽穗扬花的时候,时任辉县市委副秘书长的赵化录被组织派到冀屯乡任乡党委书记。

  那一天,30岁的乡长李明和34岁的赵化录同时到冀屯任职。还没顾上开乡村干部见面会,辉县市委一个电话,就给他们转来一起涉及后屯村的棘手信访案件。

  “第一次随赵书记处理问题,我就有这样的感觉:他把群众的事,芝麻当西瓜。他常说‘只要你心向着群众,群众自然会理解你’。”李明回忆说,“从后屯村回来后,赵书记连夜召开班子会,成立工作组,通过包案走访、掌握民情、研究访情,两年解决了4件大事儿,化解了群众反映的74个问题。后来,不仅后屯村没了信访案件,冀屯33个村都没有信访、复访问题,被新乡市评为‘四无’乡镇。”

  “那时候跟赵书记搭班,有啥棘手的事儿,到他那儿,总有解决的办法。”李明说。

  2013年,群众刚搬进新落成的冀祥社区,赵化录要求镇里尽快协调,让社区群众尽快用上天然气。从县城到冀屯有20公里,燃气公司起初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认为不划算,后来被赵化录一次又一次为了群众利益上门沟通的诚意所打动,终于同意动工。

  天然气管道接入冀屯时需要经过别的乡镇,所经乡镇希望管线适当南移,让那里的群众也能用上天然气。但管线南移将增加预算支出45万元!冀屯的干部群众想不通。赵化录说,简单看咱冀屯是吃点亏,但一个工程原本冀屯一个镇受益,现在变成两个乡镇群众都受益,算大账岂不是更划算?

  正是心怀群众,冀屯创建了“民情日记、代理代办、扶贫帮带”服务群众三项制度,目前已在新乡全市推广。“民情日记”制度要求“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用制度倒逼干部深入群众,记录群众的所需、所盼。“代理代办”制度,针对群众办事难,建成高标准的便民服务中心,所有站所入驻中心,让群众只进一个门,办清所有事。33个村都建了党群服务中心,做到“群众动动嘴、干部来跑腿”。“扶贫帮带”制度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帮助群众解决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发展难等问题。

  五问为啥要抓“三支队伍”?

  2018年10月,在新乡先进群体精神论坛上,一位党建研究专家以冀屯和赵化录为例,得出一个结论:“高质量的党建和高质量的发展中间,用一个东西把它串起来,这是什么?就是人,就是冀屯的‘三支队伍’。”

  赵化录常说,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光靠一个人,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干不完、干不好。坚守冀屯23年,他带出了一支100%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和“一呼百应、说干就干”的党员、村民代表队伍。

  在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上,冀屯镇大力实施“五个一批”,选优配强“双好双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选、育、管、奖”,完善优胜劣汰机制,打造了一支100%优秀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在党员队伍建设上,深入推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每季度评选表彰50名“党员之星”。对积分低的,镇党委下发提示函,镇纪委警示约谈。干得好的,提拔重用;干不好的,随时撤换调整。在村民代表队伍建设上,突出广泛性、代表性,实行持证上岗和积分管理制度,加强对村民代表的教育管理;制定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管理办法和考评体系,规范小微权力运行,打通了监督监察“最后一公里”。

  通过抓好216名村“两委”干部、1800多名党员和1066名村民代表这“三支队伍”,用3000多人去宣传、教育、带动全镇6万名群众,凝聚了冀屯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形成了“党员干部走在前、各项工作都不难”的工作局面。

  六问“乡镇干部学校”是咋回事?

  离开冀屯到别的乡镇任职的干部,遇到问题时都会考虑,如果这事儿放赵书记身上,他会咋办?2009年,张晓银调到沙窑乡当党委书记时,针对一个山区老上访村,就拿来从“老班长”赵化录身上学到的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的招数,选拔培养了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不仅化解了上访问题,还带着群众脱贫致富。

  曾在冀屯卫生院当院长的连辉最了解赵化录的身体状况:血压高、血糖高,心脏不好,放了4个支架。“有两次中耳炎和脸上长囊肿挺严重,他没时间去医院,我们急得没办法,只好在他办公室做手术。”连辉说,就是这样的身体、这样的年龄,他却像年轻人一样拼在一线,让作为医生的他们非常感动。2020年,已调往胡桥卫生院当院长的连辉,疫情期间一天也没有歇过。同事们说:“瞧你的拼劲,就看到了冀屯干部的影子。”

  曾有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向赵化录抱怨:“当支书后天天受气。”赵化录说,如果觉得自己受气,一定是工作方法有问题,群众抱怨,很多时候要从干部自身找问题。

  “跟群众打交道,一定要学会耐心倾听,先别急着表态,听好话外音,弄清他们的真实诉求,再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去年,在大别山干部学院,赵化录在省委选调生培训班讲课时,与青年干部分享了和群众打交道的“小窍门”。

  现任辉县市孟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的宋云天曾在冀屯镇前姚村挂职锻炼。他是第一个下乡当村第一书记的清华博士生,也是赵化录的优秀“学生”。他活学活用赵化录“用群众语言、群众方法解决群众问题”的经验,很快和群众打成一片,不仅处理了棘手的拆除违章建筑问题,还主导完成了前姚村敲响辉县市集体土地入市改革“第一锤”、协调流转1000多亩地种油葵并举办“向阳花海”乡村文旅节等,很快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在赵化录看来,农村工作尤其需要传帮带,新入职的干部更需要掌握规律、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赵化录认为,除了要经常学习新施行的新政策法规,哪怕镇里修条路,你得知道路基压得平不平、水泥拌得匀不匀、厚度铺得够不够……“凡事要到第一线,各项业务都要学”,成了冀屯干部的座右铭。

  “这种氛围熏陶下,从冀屯走出去的干部身上,几乎都有赵书记的烙印。我经常带个本,拿支笔,有事就记,已经成了习惯动作。”曾在冀屯工作过的赵小震说,冀屯简直就是大家心目中的辉县“乡镇干部学校”。据不完全统计,23年来,辉县市各乡镇、局委主要领导干部中,有30多人曾在冀屯工作过。

  七问手中“权力”如何用?

  说句公道话,当干部的鲜有不想为群众办事的。问题是,有些事必须得有钱。钱从哪里来?

  冀屯镇33个村中16个村属采煤塌陷区,道路高低不平出行难,房子断梁裂缝,晴天见阳光,下雨就受淹。于是,镇党委、政府结合塌陷区群众的住房需求,配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整合使用各项政策资金,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冀祥社区,将所有的城市元素都融入社区,银行、超市、学校、饭店、医院、音乐广场,让社区真正变身人人向往的“小都市”。

  1998年至今,冀屯连续争取了黄淮海开发、高产农田开发、土地整理开发等20多个项目、5亿多元资金,全镇实现了田、林、路、电、井、渠全覆盖;实施了5期安全饮水工程,全镇33个村吃上了安全饮用水;硬化村内道路230公里,全镇好路率达到100%,建成了标准化乡村汽车站,镇区内开通了一元公交,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该镇还争取了2200亩国家土地综合整治指标,为招商引资打下基础,形成了全镇“东西南北中”五大发展布局。

  “赵书记就是爱‘啃’难题。”赵保良的记忆里,赵化录经常说,乡镇党委书记什么权力都没有,唯一有的就是干事的权力。党委书记当一年也好,当5年也好,当10年也好,最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就是解决了多少难题,别人干不了的,你干成了。

  多年来,赵化录及班子成员从不插手工程项目建设,还对企业郑重承诺,“围墙内的事企业办,围墙外的事政府办”,绝不让客商笑着来、骂着留、哭着走。正是这样用“权”,20多年来,20家企业相继落户冀屯,落地资金超过30亿元,形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机电纺织、电子商务等现代化工业体系。冀屯从曾经的纯农业乡镇成为全省百强乡镇,排名第17位,年公共财政收入突破2.5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了1.8万元,还拿到了“全国重点镇”等4块国字号招牌。

  八问赵化录咋恁大劲儿?

  赵化录说,只想当官难免碰到“天花板”,但干事没有“天花板”,只要愿意干,就会越干越着迷、越干越出彩。

  23年来,赵化录有多次机会回城里或调新乡市工作,但因为工作需要,他一次次留了下来。有人问他:“你都在乡镇干了20多年了,咋还恁大劲儿?”

  “我就是觉得,冀屯这些年处于爬坡过坎的发展时期,每天一上班就有干不完的事儿,一天天、一年年就这么过来了。”赵化录说,“说句大实话,组织上把我放到这个岗位,是对我的信任,我只有在这个平台上干得更好,才对得起组织、对得起群众,也对得起自己!”

  “乡镇党委书记不难当,坚守需要情怀和抱负,需要越是困难越向前的那股劲儿。”赵化录说,这么多年来,在工作中,不仅取得了镇村干部支持、群众信任,组织上也对我不薄。在乡镇工作一样有出路、有奔头儿!

  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生活上,赵化录对家人则怀着深深的歉意,觉得自己“不完美、不够好”。23年来,群众工作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即便没有事,他也要到镇里与群众在一起才觉得心里踏实。他的儿子在初中写过一篇作文《我的爸爸没有星期天》,作文中写道:“人家的爸爸经常带孩子看电影、逛书店,我从来不记得我爸爸带我去过。爸爸你真的那么忙吗,能不能陪我一次?”看到这篇作文后,赵化录心里一阵酸楚,答应陪孩子去看一次电影,结果现在孙子都有了,这个“承诺”还没有兑现。

  有段时间,赵化录一直感觉胸闷心慌、浑身无力,去医院检查,心脏3根主动脉堵了2根,医生让他当天就住院。考虑来医院太匆忙,镇里还有一摊子事儿没安排好,他就先回到镇里。妻子知道后,偷偷拿着片子找了几家医院,医生很震惊,问病人在哪儿,必须马上手术,一天都不能拖了!妻子生气地说:“老赵,你不顾你的身体,还要这个家不要了?”在家人的多次催促下,赵化录到医院接受了造影手术,心脏放了4个支架。

  有位省领导在冀屯镇调研时问赵化录,你在一个地方、一个岗位,干了20多年,思想上动摇过没有?想过提拔没有?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他说:“把职位当官位,越当越累,把职务当平台,越干越有劲。在基层干工作确实辛苦,但苦也好、累也好,当看到一条条路修通了,一栋栋楼建起来了,一个个项目落地了,我心里就感到很满足。”

责任编辑:李林润
相关文章
  • 【决胜2020•河南更出彩】岳寨村:“乡村振兴就要一步步走”

    2021-03-15 19:54:13

  • 住上好房子 鼓起钱袋子——河南省淅川县柴沟村的脱贫之路

    2021-03-15 19:54:13

  • 警惕!河南一连续17天至今无症状的确诊病例出现了!

    2021-03-15 19:54:13

  • 河南:中原粮仓的“丰收答卷”

    2021-03-15 19:5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