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我有记忆起
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
所以我总忘记
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近期,《你好,李焕英》热映
戳中了许多人的泪点
我们也翻出了妈妈的旧照
年轻的我们和记忆中的母亲
定格的瞬间
是妈妈最美的样子
如果能像电影里一样穿越时空
遇见年轻时那个她
你最想告诉她什么?
在成为妈妈之前,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儿,且长期在外求学,极少有机会接触针线活儿。
我出生后,背井离乡的妈妈无人帮衬,只得自己动手。妈妈凭记忆拼凑出衣服的样子,用不太熟悉的手法将布料缝补在一起。后来家里有了缝纫机,缝纫机“嗒嗒”作响,轮轴转啊转,妈妈坐在缝纫机旁温柔纤瘦的背影,被时光的滤镜镀上温暖的色调。
——漯河日报特约撰稿人 穆丹
那时的妈妈青春洋溢、活泼开朗、穿百褶裙、着白衬衣、背小布包,喜欢游山玩水、拍照交友,颇有文艺青年的范儿。
——漯河日报特约撰稿人 温媛媛
妈妈是一名人民教师,在我的印象里,她一直很坚强,但姥姥去世后,妈妈经常对我重复着一句话:“妈妈再也没有妈妈了……”
——刘佳氤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妈妈,没有一张少女时代的照片。
听长辈们说,少女时代的妈妈留着又黑又长的辫子,每天清晨,她对着窗台上的小圆镜,先将自己的头发梳好,编成麻花辫,在辫尾扎上皮筋。然后给我梳左右各一的羊角辫,扎的是红丝巾折成的花,红艳艳的花朵,开在头上连蜂蝶也追逐。
——漯河日报特约撰稿人 安小悠
年轻时的妈妈是个文艺青年,她满怀激情背诵“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多年后,同样的诗句从我口中念出,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到“我失骄杨君失柳”,妈妈热烈应和的表情让我再次确信,这些铭刻于心的诗句是一把唤回青春的钥匙,在这些熟悉的诗句里,她回到了自己的过去。
——漯河日报特约撰稿人 贾鹤
妈妈年轻时不胖不瘦、肤白貌美,穿什么都好看。
妈妈阅历丰富,没有家庭背景的她,从养鸡到养猪,从和爷爷一起卖瓜到经营台球桌生意,从开小卖部到开批发部,从腼腆不敢说话的乡村姑娘到干练的女老板,一路披荆斩棘。
——孙向瑜
妈妈身小力薄,身高不到一米六,从我有记忆开始,她的体重就从未超过八十斤。
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一双脚,又瘦又小,一到冬天就干裂,脚后跟上全是血口子……
——特约撰稿人 吴继红
我印象里的妈妈,她无所不能,她嗓门大、脾气急,她爱美又虚荣,她逢人三分熟……
我断断续续从别人的话语里得知:上学时她是校篮球队的队员,跳跃的身影得到过一众目光的追随;她最大的梦想是能走出村子去当一名工人;她希望可以拥有自己的衣服,不再一件“的确良”衬衣姐妹四人轮着穿,争来争去;她十四五岁时去许昌拉煤,往返六七十里,一天下来累得不轻……
——特约撰稿人 王晓景
时光的年轮一年年增长
我们在逐渐成熟
而母亲们在逐渐老去
我们渐渐长大
父母也不再年轻
也许你未曾发觉
在我们拼命向前的时候
父母早已被我们甩在身后
趁现在
抽时间多陪陪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