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晚上7点多,家住市区淞江路文萃满庭芳小区的李红吃过晚饭后,和往常一样,带着7岁的女儿朵朵到小区门口的街头游园散步。
对李红和邻居们来说,这个街头游园就像他们小区的后花园。“过去,我们想出去锻炼身体只能去河堤,途中要经过好几个红绿灯,步行来回得四五十分钟,年轻人都觉得累,更别提老人和孩子了。”李红说。
让李红没想到的是,2016年,小区门口的小树林开始改造。李红说,改造后,小树林变成了小游园。“这个游园就是小区居民的后花园,大家没事儿就来散步、跳舞。”李红说。
近几年,按照300米至500米服务半径标准打造市民十分钟健身圈,我市建成了淞江路、辽河路、湘江路等近100个便民功能完善、景观协调的街头游园。
远看是一面雅致的中国山水画,近看还有错落的假山和别致的绿植,白色石子铺成的小径在水雾和灯光中若隐若现,让人仿佛进入了静谧的幽林……在嵩山路北段,一处街头游园的立体生态墙吸引着行人驻足观赏。
市城市管理局园林养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景观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精心的设计:用植物、灯光搭建起主题景墙,以叠水瀑布、日本红枫等辅助配景,并搭配雾森系统、灯光系统,调整空气湿度,净化美化环境。
“立体生态墙是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微更新、微改造,为市民提供可欣赏、可休息、可游玩的街头景观节点,是近些年城市绿化美化的一种新形式。”该负责人说。
在市住建局门前的游园里,小桥、流水、凉亭及各类绿植,共同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据了解,市住建局拆墙透绿后,实现了院内绿色空间向社会开放、与市民共享。
田爱芳是市城市管理局园林养护中心副主任。从1993年至今,她已经在园林部门工作了28年,也见证了我市城市绿化的发展。
田爱芳告诉记者,1996年,我市绿化工作从原来单一注重改善城市环境调整为大力改善生态环境。1999年,我市开始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游园建设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总体上既要有生态效益,又要体现城市风貌,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田爱芳说,虽然当时的游园建设在质量上比以前有所提升,但仍然存在花木搭配立体感不强、设计单一等不足,功能性也有待加强。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市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游园建设的质量也随之提升,规划、设计、实施都更注重审美性和功能性。田爱芳大学时学的是园林设计专业,曾参与不少游园的设计。在她的记忆中,有许多和设计师一起修改设计图的画面,“无数遍讨论、争吵、协商,才能确定一幅设计图,每次都想要做到最好。”田爱芳说。
2002年,我市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10年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我市的绿化水平逐年提升,游园建设也更加科学,更符合老百姓的需求。看着漯河越来越好,作为园林人,田爱芳特别开心。
文/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于文博 张玲玲
图/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