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剑
从修武县的青龙峡回来,快一年了。原以为,时间长了会淡化对她的眷恋。可事实上,我做不到。清朗挺拔的青龙峰,气势恢宏的望龙瀑,神奇独特的倒流泉,妙不可言的植物群落,堪称一绝的石上春秋,独具特色的溶洞景观,这点点滴滴都已在心中堆积起来,就像一坛醇香的美酒,时间越久,香味越浓。青龙峡像一个梦,一个绿色的梦,让我在这个号称“中原第一大峡谷”的美丽风光里,时时不愿醒来。
青龙峡之美,美在山水。山是水之骨,水是山之魂。踏读青龙峡,最有趣的是聆听水声。林阴深处,峡谷之间,但见飞瀑流泉,穿石越涧,铮铮发珠玉之声,淙淙若天籁之音。顺着溪流蜿蜒而上,在长约八公里的峡谷底部,路是鹅卵石铺就的路,桥是木桩搭建的桥,泉、潭、瀑、溪放眼皆是,瀑瀑相连,喷珠溅玉,色泽如绘。溪水贴着山石幽幽地流,给一条山路带来一种不见风的凉爽。偶尔能听到一两声鸟鸣,如圆润的露珠滴落下来。在清亮的溪水里,随处可见各色卵石在水中闪亮。一浪一浪清澈的水,不时撞击在石头之上,绽开一朵朵飞溅的水花,在阳光之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青山碧水饰青龙,雄峰流云扮长空”。站在峡谷顶部俯瞰青龙峡,只见群峰对峙,云萦雾绕,无论站在哪个位置,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无法看到峡谷的底部。看谷不见谷,闻水不见水。山体的雄伟与险峻,深谷的迂回与奥妙,碧潭的清幽与静谧,瀑溪的秀丽与灵性,力与美在此完美结合,动与静在此巧妙融汇。此时此地,峡谷带给人的视觉冲击,恐怕只有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
青龙峡之美,美在溶洞。青龙峡的溶洞,是喀斯特地貌留给青龙峡的丰富表情。三官洞是青龙峡最深的一处溶洞。这里的钟乳石,有的像冬日里屋檐上流下的冰锥,有的像滑落天际的雨线,有的则像一丛丛蔓生的仙人掌。地面上的石笋,踮着脚跟,凝视着上面垂下来的钟乳石。钟乳石上是不断流淌的水滴。这些水滴,是钟乳石千百年来不断生长的脚步。一只只彩灯从不同角度亮着,各自看护着自己面前的钟乳石,散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洞中原本流动的空气,也被弥漫上一层彩色的雾气,让人顿生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黄龙洞里有一处奇妙的景观叫“滴水穿石”: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在这里,大自然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青龙峡之美,美在树木。青龙峡到处都是树,站在树底下,用手抚摸树粗糙的表皮,你会触摸到岁月深处的印痕。
杨柳树,似杨非杨,似柳非柳,虽是柳树的躯干,却长着杨树的枝叶。千年榔榆林,生长在青龙峡深处的陪嫁庄,是青龙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榔榆又名黄榆,是一种耐干旱、抗严寒的落叶灌木。这片榔榆林,共有榔榆31棵,其中最大的一棵,胸径3米,据测算,距今已有1800年了。陪嫁庄以石建屋,依山成寨,是一个典型的石头村。这里的房屋几乎全用石头建成。夏季的夜晚,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习惯端着饭碗来到榔榆树下,边吃边聊,避暑乘凉,谈天说地。村里人要离开村庄到山外去,家人就到村口的榔榆树下挥手送别。外出的人们归期临近,家人又会在榔榆树下翘首远眺,期待着亲人归来。
看来,青龙峡的榔榆树,与亲情有关,与爱有关。穿行在这样的丛林里,人也会变得高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