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尽善
海河小区的居民,尤其住一楼的,喜欢种石榴,种在门前或者养盆栽、盆景,树枝伸出院墙,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品种有大红甜、月季石榴,更好看的是“黑金刚”,先紫后红,甚是美观。
“五月榴花照眼明”,石榴最美的季节莫过于五月。火红的石榴花挂在枝头,流光溢彩,赏心悦目,给小区增添一道别致的风景。
石榴花虽没有玫瑰的娇艳欲滴,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栀子花的芳香四溢,但它总给人热情似火的感觉。海河小区的居民爱种石榴树,不仅因为石榴花养眼好看。石榴是古老的果树,中国传统文化视其为吉祥物,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带回了葡萄、核桃、石榴、胡萝卜等。路途遥远,石榴是怎么带回中国的呢?当时,采用插条法,把石榴枝插入缸内的泥土里,一边生长一边运输,在漫长的时间里保存其生命。
盛开的石榴花,在初夏时节,酝酿着一个成熟而丰盈的梦。它不仅深受寻常百姓喜爱,更引得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为之吟诗作词。白居易为其写出“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的佳句,描绘石榴花在阳光下、在夏风中,如血珠滴地,如火焰烧人。苏东坡也在诗中赞叹道:“石榴半吐红巾蹙。”而元代御史中承马祖常,辞官定居潢州,曾写下《折枝石榴》云:“乘搓使者海西来,移得珊瑚汉苑栽。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不仅道出石榴的来源,更赞美了其存本求真、适时而发的品格。
八月是石榴成熟的季节,沉甸甸的石榴压弯枝头,雨后再经曝晒,石榴皮最易爆裂,恰似红颜女子的笑,露着颗颗晶莹剔透的小齿。记忆中,小时候每到中秋,父母总会买些柿子和石榴,并说,柿子解热消暑,石榴是化食的(意为助消化)。吃上几颗石榴,其籽儿酸甜可口,回味无穷。
人们喜爱石榴,不仅是喜欢观赏红花,品尝美味果实,还有着深长的寓意。它花开不争春,五月才显红;它富有激情,花红似火;它无私无求,把花的绚烂奉献给自然,把丰盈的果实奉献给人类。
郭沫若在重庆领导抗日文化工作时,创作了许多文艺作品,《石榴》是他写的散文《丁冬草》中的一篇,收入《沫若文集》第九卷,后编入中师语文二年级课本。他对石榴评价道:“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这一评价赋予石榴质朴、纯真的品格,以及似火燃烧的激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当时,郭沫若先生用状物抒怀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我爱漯河,爱海河小区,爱小区的石榴树,因为它有不寻常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