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作品:中秋佳节 作者:徐锐
■特约撰稿人 安小悠
那时我还小,每到中秋之夜,月亮便像白玉盘一样高悬在天幕上,清清凉凉的月光洒满了整个院子。篱豆花开蟋蟀鸣,风过处,花叶窸窣,在地上投下斑驳的黑影,反衬得地上的月光更明了。蟋蟀不间断唱着,仿佛知道这是中秋佳节,迫不及待地要为之奏响祝贺的乐章。
中秋不是平常日子,颇有仪式感。奶奶先拿出四块月饼,均匀地摆放在白瓷盘中,其上正中再摆上一块,供奉在堂屋几案上,几案上有一尊观音和祖先的牌位,前置一个小香炉。奶奶每逢初一、十五必焚香祷告,中秋当天祈祷时间更长。月光洒在奶奶银白色的头发上,那银丝闪现出绸缎一样柔和的光泽,月光和白发相融为一体,让人分不清长在头上的是白发还是月光,仿佛月光落在月光上……
那时只觉得奶奶滑稽,尤其是上了中学,自以为学了辩证唯物主义,便全然觉得奶奶那一套是封建迷信不足道。如今思之,满是羞惭、愧悔。奶奶是心有敬畏呀!等仪式结束,奶奶才让我们几个堂兄弟姊妹吃月饼。那时月饼的品种和花样远不如现在丰富,只有掺着红丝绿丝的五仁月饼,五块为一斤,用牛皮纸包着,上覆一四方小红纸,用细绳捆扎。也有盒装的,相对名贵。那月饼甜啊、酥啊,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吃一口,终生难忘。如果谁在月饼里吃到了大块冰糖,简直跟大年初一吃到包硬币的饺子一样兴奋。
中秋之夜,月饼是必吃的。除此之外,还要吃些葡萄、石榴、苹果、煮熟的毛豆和花生等。一大家子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近二十口人,中秋这天晚上都要到奶奶的院子里来。全家人边吃东西边聊天、边赏月。有时兴之所致,大伯、二伯和父亲兄弟三人还要在月光下喝酒。孩子们吃饱以后,有时围在奶奶身边听她讲神话故事,有时组队比赛背诵与月亮相关的诗词,有时竞相望月寻找月中桂树、吴刚、嫦娥和捣药的兔子,有时就在院里玩丢沙包和跳房子的游戏……直到月上中天,月亮洒下越来越厚的银粉,万事万物都如白天看到的那般清朗,却又比白日多了一道诗意的迷离。这全赖中秋之月过圆过大过亮之故,月华流泻之处,全是人间好年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如今,奶奶去世,父母叔伯渐老,堂兄弟姊妹都已各自成家,天南地北,海角天涯,能相聚的机会极少,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心情不免怅然,亦有隐隐的疼痛。幼时齐聚一处欢度中秋的情景只能成为记忆中的往事,在以后的每一个中秋之夜,只能作为暖心的炭火,驱除人生孤寂之余,拿来温一杯岁月的绿酒。月亮一点点攀升,往事无声,皎月不语,举杯邀月,连饮三杯,为往事,为亲人,为自己。不知从何时起,我也开始学着奶奶的样子,对月祈愿,愿亲人康健,愿岁月静好,愿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