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
第一次看见《乡关何处》这本书时,有句话忽然就跃上心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大概就是作者的愁肠所结吧!
书的封面上赫然写着:“许多年来,我问过无数的故乡何在,大多都不知所云。故乡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必须要扔掉的裹脚布;仿佛不遗忘,他们便难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而我,若干年来却像一个遗老,总是沉浸在往事的泥淖中,在诗酒猖狂之余,常常失魂落魄地站成了一段乡愁。”这大概就是书中作者最想说的话吧!
故乡、故人、故事,如同一幅长卷展现于读者面前。本书散文共有13篇,内容大致分为三块:亲人(《江上的母亲》《坟灯》《大伯的革命与爱情》),“我”自己(《流放的书屋》《故乡,故人,故事》),其余八篇都是“我”故乡的同学以及故交了。
野夫笔下描写的都是低到尘埃里的小人物,这些小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我的外婆,我的母亲,我的父亲,我的伯父,我的幺叔,都在时代的大浪淘沙中颠沛流离。他们当中的每个人几乎都是当时新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虽然当时他们受到了种种不公平的待遇,经受了历史的浮沉,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沉沦,都在顽强地活着,从来不悲天悯人。正如幺叔所说:“人一辈子,原无所谓富贵贫贱,怎么样过,都是活法不同而已,但苦乐却是基本一样的。”
这是怎样的一种胸怀呀!曾经享受过荣华富贵,却也别有滋味。许多变故是不由自主的,但若做到随遇而安,知足常乐,需要一种安然放下的佛家理念。作者也没有因为父母亲人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而耿耿于怀,在向晚的风里,看竹叶飘洒大地,浑如一副随心所欲的书法作品,又看袅袅炊烟散入暮霭之中,一如人的功名利禄,一切都转瞬云烟。而“我”还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人,争取出类拔萃,对社会有用。正如书中的序中写道:野夫作为一个文人,他是过去,也是现在,更是未来。他始终有向上的精神,外婆对他的影响非同小可。那种善良是在骨髓里的,天生具有佛性的,他永远相信在天地之间,有种叫“理”的东西维系着世间的共和。
野夫作为学者型的作家,他是博学的。《庄子》《左传》《世说新语》《楚辞》等书中的典故信手就可拈来,比如“雪夜访戴”、庖丁解牛中的“砉然向然,奏刀騞然”、竹林七贤的“行散”等。古诗词的应用更是浑然一体,看不出他是在引用,而是扬手接飞猱的自然手法,比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学生时代的直挂云帆,兼济沧海……这些功夫都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我第一次知道了“黄色读物”的由来,还第一次听说了诗歌还有阶梯式……
野夫笔下的小人物很多,我最喜欢烈士(这里指性格不受拘束)王七婆。王七婆是个带刀的男人,不带表情,带着偏执与狂傲,向未来砍开通行的路。作为江湖浪子,他左手执刀,右手执笔,时而捉襟见肘,时而挥金如土,把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发挥到极致。难怪他一生身边都不缺美丽的女人,并且对每个女人挥金如土,怜香惜玉,一往情深,这样的男人哪个女人不喜欢呢?他因诗而堕入江湖,又因诗而回归家庭。他虽然一边行走江湖,却一边在心底构思诗画,他终其一生似乎都想和谐地处置好自己。但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却不知道归往何处?这就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迷茫和失落。
野夫笔下的小人物全部来自他的故乡湖北恩施的利川,故乡、故人、故事,在他的心里永远挥之不去。似乎燕去而楼犹未空,每一丝阳光和蛛丝都在牵连着今天和昨天。即使在暗夜中醒来,那些曾经收容过作者的游魂的房舍,也会令作者伤悼不已。
那些漫漶风化的人间故事,都会鞭策着“我”几近麻木的神经。故乡、故人、故事,成了“我”心里永远的痛,化为缕缕乡愁挂在心上。
(作者系郾城区孟庙镇坡陈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