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亚兵
2018年9月,我远渡重洋来到印度尼西亚泗水新中三语学校支教。转眼间,已经一年多。回顾这一年的工作生活,各种滋味顿时涌上心头。
汉语对于这里的孩子来说,是第二或第三种语言,孩子们学习兴趣不太高。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快乐地学习汉语,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刚开始上课时,学生们吵得厉害(这里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有几个汉语水平差的同学更是说个不停。我采用中国的教学方式,大声地制止他们说话,反而被他们投诉了,说我太凶。这对于一心扑在教学中的我来说,太受打击。痛定思痛,我反思课堂教学,结合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让学生在小游戏中学汉语、长知识。“拍苍蝇”“萝卜蹲”“你说我猜”都是他们喜欢的课堂游戏,在这些游戏中,孩子们都乐意参与,兴趣盎然。现在课堂秩序好了,孩子们和我的关系也走近了,课下,有些孩子主动与我聊天,把他们爱吃的糖果送给我,还在作文里向我“表白”——我爱我的汉语老师。这时候,我觉得我的工作是甜的。
支教生活的苦只有自己才能体会。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洗漱完毕后,做个简单的早餐,6点40分之前就要坐校车去上班,到学校6点50分。7点整,校长给我们开例行的晨会,布置工作。7点15分,去教室上汉语,给学生讲中国的文化知识:传统节日、诗词、成语等。七点半开始正式上课,一直到下午三点半才能下班。这里的学校没有课间休息时间,也没有午休时间,学生只有中午30分钟吃饭时间,一节课从1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不等。我经常从这个教室出来,就进去另外一个教室上课。曾经一天最多上了将近5个小时的课。其他时间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出各类试卷,做教学课件,忙得不亦乐乎。到下午三点半下班,回到宿舍疲惫不堪。
最苦的不是身体累,还有饮食上的不习惯。这里的食物和中国的饭菜味道相差很多,浓浓的咖喱味道,我实在是不喜欢,还有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奇怪饭菜。最让我受不了的还是这里炒菜很少,他们几乎不吃菜,食物多是油炸类的。由于本地人很少吃菜,所以当地的蔬菜种类不但少,而且价格昂贵。
白天还好,繁忙的工作让我忘记了一切,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开始想家,想孩子,想父母,想爱人,想朋友……只要一想起他们,我就情不自禁潸然泪下。现在我深深地体会到季羡林老先生在《怀念母亲》里的感情:“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这种对祖国,对亲友的思念格外地强烈,几乎每天我都会想起在祖国的亲友。
初来到印度尼西亚,一切都是陌生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这里的老师和同学慢慢熟悉起来,有的甚至还成了朋友。生活是一个调味罐,酸甜苦辣,样样俱全!支教的路上,滋味更是丰富,我将继续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