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红丽
雨在古诗中出现得比较多。有人统计说,杜甫的1400多首诗中,雨就写了270多次,占总量的五分之一。看来,“诗圣”对雨是格外钟情啊!如果没有雨,不知会少了多少优秀的古诗词,更不知道会有多少或凄婉或悲凉或忧伤的美丽心情不能婉转地表达。
比如李商隐的《微雨》:“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就是一首刻画入微又耐人寻味的小诗。我真的非常赞叹诗人出神入化的技巧,用字传神而又有分寸。全诗二十个字,句句写雨,却无一个“雨”字。第一次读《微雨》是通过一位诗友的分享,第二次是在手机软件上收听,第三次听到时,就像是老朋友了,有一种很熟悉、很亲切的情感,只想把它多读上几遍、多咂摸一番。这微微的“雨”,在诗人的笔下是凉的、冷的,读得越是深入,心情、周身都会凉飕飕的。在炎热的夏季,读这样的诗一定能解暑降温。
其实,雨表达的情感可以多种多样。不是所有诗词里的雨都像李商隐笔下的雨,朦胧、迷离,带着淡淡的不能说得清的愁绪。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情调是欢快的,赞美了春雨在夜间悄然而来,润泽万物,表达出诗人喜悦的心情。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则为我们打开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鸟鸣枝头,春意盎然。“昨夜雨疏风骤”是伤春感怀,体现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流露出内心的苦闷。在送别好友时,雨,又带着或浓或淡的离愁别绪,“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夏雨则带着东坡的豪放“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痛快、酣畅淋漓;秋雨和困境中的杜甫连在一起,却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悲苦命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哪里下的是雨?分明下的是一种心情。雨,带我们走进诗人创造的别样意境,带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穿越千载百代,我们还能和他们淋着一样的雨。
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雨又是那么清新、温柔: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春雨带着百花、小草、蝴蝶、蜜蜂而来,带来希望,带来勃勃生机,能描绘出这么可爱的春雨,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心中充满了希望。
一样的雨,不一样的心情,希望中是它是“沾衣欲湿杏花雨”,盼望中它是“知时好雨”,依依不舍中它带着寒意,困境中它又“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样就很容易理解李商隐笔下的“微雨”为什么是冷色调。当年,李商隐参加进士科考初试失败,在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幕府担任巡官,一场雨后,写下此诗。因为他的心里是冷的,所以他的笔也是冷的,笔下的雨也冷冷的,欲走近欲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