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侯世民
《秦腔》是贾平凹的第12部长篇小说,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它的内容涉及其家乡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的故事。作品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采用“密实的流年式的书写方式”,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字里行间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书中大部分人和事都有原型。贾平凹称“我要以它为故乡树一块碑”。
贾平凹说,《秦腔》他写了一年九个月,又改了一年五个月,前前后后历时两三年吧,他推掉了好多饭局,耽误了好多会议,得罪了好多朋友。
我想,为了对故乡,对土地,对父老乡亲的那份情感,这一切的损失都是值得的。
我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多星期,终于把《秦腔》读完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听完的,因为字小,看不清楚,我就用手机软件听,听得久了,就再看书。书中的主人公张引生是个疯子,他暗恋白雪,因为白雪长得美,人又和顺,是县剧团的台柱子。对于家境贫寒、没有父母兄弟的单身汉引生来说,白雪就是一只高高在上的白天鹅,他就是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癞蛤蟆。尽管癞蛤蟆吃不到天鹅肉,但是并不影响他喜欢天鹅,不影响他欣赏天鹅,更不影响他在天鹅需要的时候保护天鹅。就像是谁在另外一部书里说的那样:我爱你是我的事,与你无关。
是啊,农民爱土地,男人爱女人,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是现在,自然早就不那么自然了。到田野里走走,那一片一片荒芜的土地长满了蒿草,比庄稼还要高,咋不让人痛心哩?村里的劳力走了,小孩子也随之进城了,中学变小学,小学校只收低年级,高年级学生都集中到乡镇或者进城上学了。有的村里死了人,连抬棺材的人都凑不齐了。
老支书夏天义喜欢土地,一辈子都在侍弄土地,他的理想就是淤地,他把好地都分给了五个儿子,自己带领引生和哑巴去七里沟造地,他自己却没有依靠属于自己的耕地。干了一年,他们都晒黑了,人瘦了一圈,但是他最终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最后是被黄土永远地埋在了七里沟,连一个棺材板也没有,只立了一通无字碑。他养了五个儿子,五个儿子却养不了他们老两口,兄弟妯娌天天吵吵闹闹的。
人常说:好人有好报。白雪不是好人吗?她生个小孩怎么没有屁眼呢?是作者瞎编,还是有这样的事情呢?我不敢相信。我宁可相信是作者瞎编的,记得在农村生活时,人们说谁家生个小孩没屁眼,那肯定是诅咒人的狠话,是不能乱用的。还有人说,那是作者暗示秦腔没有后人了。我但愿那只是作者的一种写作艺术的处理。
秦腔别称“梆子腔”,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因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梆子腔,使之成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读《秦腔》;生活不如意的时候,我就听秦腔,在酣畅淋漓的秦腔里,我能认真地思考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