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守业
前段时间,受一文友的启发,我饶有兴趣地读起《诗经》来。当读到《诗经·召南》:“野有死麕(jūn) ,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时,不由得让我回味起儿时茅草的甜蜜。
茅草又叫白茅,属禾本科,为多年生深根性杂草,以根茎和种子繁殖。它是农村田野里常见的一种杂草,生长在沟渠边、田埂旁、小路或荒凉的土坟边上。这种杂草生命力极强,不仅耐荫、耐贫瘠,还特别耐干旱,就算是出现很严重旱情的年份,依然能肆意地生长。
儿时的记忆里,茅草一开始会生出一截五六厘米长的嫩芽,被一层嫩叶样的膜包裹着,湿湿的、嫩嫩的,入口即化。老家人称它为茅芽。茅芽长出的那段时间,我和小伙伴们总是到田埂、沟沿抽茅芽吃,放在嘴里细嚼,感觉软软的,还带着一丝丝淡淡的香甜。不久,茅芽儿就会变老长出穗子来。长了穗子的茅草儿别有一番风韵,一丛丛、一簇簇,纤细的茎顶着蓬松的穗倔强地挺立在风中,雪白雪白的,有点像芦苇穗子,随风轻轻摆动,给人以浪漫、纯洁的美。 茅草穗败后,深绿的叶子就开始疯长。叶子细长而韧,倒有些兰草的样子,深绿深绿,一蓬一蓬的。现在想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大概就是写茅草的吧? 到了深秋之时,茅草又会展现一种别样的美。秋霜一来,它好像注入了一种杜鹃红的元素,夕阳斜照,那一片殷红,总是那么灿烂炫目。除了茅芽带有甜蜜,茅草还默默地在根部储存了许多甘甜的汁液,总是让人为之异常欢喜。
记得小时候,挖茅草根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的最爱。秋天一到,我和小伙伴就会用小铲子挖开茅草旁边的泥土,而后慢慢地取出一个个雪白雪白的茅草根来。看着一节一节的,白白胖胖的,好似冬虫夏草一样,急不可耐地把它们放在嘴里咀嚼。顷刻,一股甘甜的汁液就在唇齿之间萦绕,直甜得我们一边手舞足蹈,一边不由自主地哼起儿歌:“小小孩儿,吃茅根儿,喝凉水儿,甜心眼儿……”更记得有一年的深秋,有一个货郎担来到了村里,当我们看到货郎担上的清火糖时,馋得直流口水。可那时候家里都穷,根本没多余的钱买糖吃,最后馋得实在没办法,我就和几个小伙伴们商量,干脆拿上铁镐去沟沿挖那甜甜的茅草根。每每挖出一根茅草根,都会令我们兴奋不已。直到每人能分到二十几根后,我们才停下来。接着就躺在沟沿的背风朝阳处,顾不上洗去泥土就咀嚼起来。身上暖暖的,嘴里甜甜的,晒着太阳,闭着眼睛,感觉幸福极了。
茅草根,它还是一种中药材呢!《滇南本草》记载: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妇人崩漏下血。《本草纲目》记载: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解酒毒。《本经逢原》记载:治胃反上气,五淋疼热及痘疮干紫不起。因而它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功能。主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等疾病。
春去秋来,离开农村老家已有多年。可儿时茅草给我带来的甜蜜,带来的欢乐,早已成为一种和着泥土芬芳气息的情感,永远融化在我的记忆里。好想再去田间拔一次茅芽,挖一次茅根,再次品尝那些香甜,回味一下那难忘的童年味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