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季
辛弃疾《清平乐》词云:“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过去乡下的房子多为土墙草顶,檐是披草屋檐,故称为“茅檐”,经雨淋日晒,披散的茅草成了灰黑色,见证着无尽的岁月。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燕子向来和人住在一个屋檐下,和人相亲相爱。檐下除了燕子,还住着麻雀,它们是聒噪的孩子,一天到晚喋喋不休。燕子吃虫子,而麻雀总是偷吃粮食,还常飞到锅台上,啄食剩余的饭粒。所以,燕子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而麻雀恰恰相反。我们经常搬着梯子爬到檐下,抄麻雀的家,掏出一窝麻雀蛋,或是嘴巴黄黄的小麻雀。雪天,会扫出一片雪,撒一些麦子,用竹筐罩回几只,用绳子系住它们的腿,拉着它们,让它们飞来飞去。
夏天,檐下蛛网比较多,我们举着竹竿攀下来后,满村子跑着粘知了。数九寒天时节,一场大雪后,房顶被白雪覆盖,家家的檐下都会挂出一排长长短短的冰凌,很多伸手就能够到。我们摘下来后,拿在手里玩,从不嫌冻手。有些孩子甚至拿着当冰棍吃,被大人看见,冰凌被夺走扔掉,还会被呵斥几句。
我们喜欢满月的夜晚,月色如昼,不误我们在檐下拍纸板、打弹子、跳房子。月光穿过房檐,穿过木窗,洒亮小屋。窗前静坐的少女,是谁的姐姐?不久便远嫁他乡。
“一檐细雨春阴薄”。春雨携带着微凉,淋湿了房檐。大人们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在地里忙着春耕,孩子们在门边坐成一排,双手托腮,望着檐下垂挂的雨帘,有些莫名的惆怅。夏天突如其来的暴雨让人兴奋,尤其是久旱之后,大人和孩子们笑着从地里、野外跑回来,顾不上换下已经淋湿的衣服,站在门口看雨。檐下的雨帘成了瀑布,孩子们把手和脚轮换着伸过去冲着玩,水桶和脸盆放过去,不一会儿就满了。
檐下是夏夜乘凉的地方,竹床整个伏天就放在檐下。檐下风凉,还淋不到露水,男人和男孩子盛夏之夜大多是在檐下度过。星光低垂,洒满房檐,时时参与着人间的悲喜。
檐下最热闹的时刻是冬天日上三竿时,人们聚在一起晒暖聊天,享受一年中难得的清闲时光。檐下挂着一串串玉米穗、一串串大蒜、一串串干辣椒,还挂着腊肉、腊鸡和腊鱼。喜鹊在枝头喳喳叫着,不知谁家来了亲戚。鸟鸣庭树,日照屋檐,太阳移到正南方,家家的檐下飘起了淡蓝色的炊烟。村子,祥和安宁;时光,悠远绵长。昔日的孩子们都已长大,去了远方;那时的大人们都已老去,有的早早故去。草房子早已不见,成了砖瓦房、楼房,茅檐和檐下的往事都已尘封在记忆中。
多年前听过一首歌,“檐下的花儿静静开,夜风似影久等在门外,残月独挂在窗台,将回忆映白,怀那人还在不在。”父亲蹲在檐下微眯着眼睛默默抽烟的样子,母亲坐在檐下低头纳鞋底的身影,一直留存在我的记忆里,而老家檐下的炊烟,早已随风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