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挫折和打击,所以,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很重要。对此,你有什么方法或经验?
■张卫军:一要教育孩子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知道残缺也是一种美。无法接受自己的残缺,会在意外打击中顿生烦躁,瞬间失去心理的平衡感,让人迷失方向、丢失自我。二要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和惩罚教育。当孩子遇到挫折或者麻烦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帮助孩子,要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处理麻烦的方法。当孩子犯错时,给予孩子能够接受的惩罚,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三要培养孩子在枯燥乏味中学会坚持,并体味出快乐的能力,让孩子能够接受平凡的人生。四要给孩子爱的包容、感恩的情怀和希望的力量,家长更要始终做好孩子成长的后盾。
■邢德安: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不是一句话的事,它既牵扯到对孩子的教育方法问题,又与家长自身的所作所为有很大的关系,所谓言传身教,在这里显得很重要。作为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作出表率,言行要符合向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能严了孩子,宽了自己。身教重于言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指导思想正确了,孩子的心理素质就会提高,分辨能力自然提高,抗挫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薛桂梅:我的方法是让孩子经受一些打击,承受一些应该承受的痛苦。家长不能越俎代庖,不要认为孩子不能受一点委屈,没有痛苦和打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比如考试失利、竞争失败、和小伙伴发生争执、失手打破东西时,家长应采取让孩子直接面对、独立处理的方法,必要时家长只需适时引导一下即可,避免事情向糟糕的一面发展。
■张英超:孩子放学回家了,却没有往日的欢快,显得心事重重,或者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摔东西,这可能就是孩子遭受挫折时情绪上的表现。家长要见微知著,及时和他沟通,倾听他的心声,缓解他的情绪,帮他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让他的挫败感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不断增强他的自信心。孩子考试考砸了,懊恼得缓不过劲儿,别人咋劝也听不进去的话,家长不妨暂且不提他考砸的事,通过带他串门、旅游、参加集体活动等方式先调节一下他的情绪,等到时机成熟了再帮他分析原因,寻找办法。聪明的家长就要善于和孩子一道,在挫折中发现孩子的优点和做得好的环节,以便使孩子意识到他能行。一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是阳光、空气、水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是个综合工程,比如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不要以为就是他学习不努力、作业不认真,这可能与他的身体状况、心理素质、知识储备等有关,所以要综合施策。
■柴奇伟:我认为,做家长的首先要带好头,给孩子学习做好榜样,要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我的孩子今年四岁了,上幼儿园大班,虽说上大班,其年龄在班上同学中是最小的。上中班时,我们没有让孩子写字。现在上大班了,老师让写五行字,我们只让孩子写三行。一开始,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每次写作业,我和爱人总会和孩子斗智斗勇。有一次,我们尝试着把孩子写作业的过程拍成视频传到孩子的班级群,竟然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把这个信息告诉了孩子,从那以后,孩子渐渐爱上了写作业。现在,孩子一回到家就说先写作业,再吃饭。我认为,对于孩子的成长,作为家长,应该多鼓励、少批评,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董亚歌:提到抗挫能力,很容易就会想到“挫折教育”,但这是一个误区。我们的孩子就像一棵树苗,而它的自然压力就是风吹、日晒、雨打,而我们附加的“挫折教育”,也许会让她有所提高,但是更大的可能让是它因承受不住这些人为的挫折而受到伤害。我认为,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充足的爱。只有给了孩子足够的接纳、支持、满足,我们的孩子才能成长出一颗自信的心,一个“我是被爱着”的认识、一个有安全感的体验,是孩子应对挫折的基础。二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当孩子踉踉跄跄地学走路了,不要因为怕摔到他而一直不放手;当孩子学吃饭了,不要因为他会弄乱桌子、弄脏地板就坚持喂他;当孩子要打扫卫生时,不要因为他还做不好,就剥夺了他劳动的权利。孩子需要这样的锻炼机会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当以后受到挫折时,他还可以告诉自己,这方面自己做得不是很好,但别的方面可以,或者什么事情都是自己慢慢学的,相信自己能做到。这样,在生活中,我们就不需要给孩子故意制造麻烦,只需要在背后默默地关注着、支持着他,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一个温暖的拥抱,这就足够了。
■侯世民:有个三岁的小孩子绊倒了,哭着要妈妈。妈妈看了看身后的孩子说,好孩子要坚强,自己爬起来!孩子依然哭,要妈妈帮助他。这时候,妈妈说,你能爬起来,快快快,你不起来妈妈走了,说着妈妈就假装向前走。此时孩子一跃而起,立马赶上妈妈。生活中,像这位妈妈这样做的人不多。遇到此类情况,大多数的家长不是说地不平,就是说地上的杂物绊了脚,唯独不说是孩子自己不注意造成的,不说是孩子自己的原因而导致自己摔了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如果经常如此教育,会导致孩子遇到挫折时总会从外部找原因,总是会抱怨他人,认为自己一点错误和责任也没有,也总是经受不了任何打击。我想,要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家长就要给孩子输入正能量,告诉他,遇到困难和问题是正常的,自己犯错误也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正确面对。只有家长正确分析原因,是孩子的过错就要求孩子改正,不一味溺爱迁就,才能让孩子有进步,才能不断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下期话题:孩子究竟该“圈养”还是“放养”
圈养,顾名思义,圈起来培养,指的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培养方式;放养,指的是放开手脚,尊重成长规律,让孩子自由成长。
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很多家长的心病,“放养”与“圈养”作为一对教育的矛盾体,让很多家长也陷入了矛盾,您的孩子是“放养”还是“圈养”?
欢迎读者展开讨论,最好能整理成300字左右的文字。以“姓名+文字内容”的形式,发到邮箱siying3366@163.com,我们会择优刊登。
截稿日期:2019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