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月琴
前几日,母亲几次打来电话,让我给小儿子量一下脚长,准备再给他做一双毛线鞋。
这几年,舒适、保暖、轻便的毛线鞋悄然流行开来,仿佛一夜之间红遍了城市乡村的每个角落。乡村的冬天,没有什么农活儿,留守在家的女人比较清闲。60多岁的母亲就跟村里的巧手婶子们学会了做毛线鞋。我没有见过母亲跟婶子大娘们聚在一起做毛线鞋的场景,但能想象出来,母亲一定是吃过早饭,收拾停当,就拿一个纸袋装了她的针线,掂一把椅子出门去。在村里的胡同口,婶子大娘们坐在一起,一边拉家常,一边打鞋子,还不忘互相交流经验,比比谁织的花样最受欢迎。暖暖的阳光照耀在花花绿绿的毛线上,照耀在她们深深浅浅的皱纹上,也照耀着她们浓浓的爱与期盼。
母亲的牵挂永远是自己的儿女,有了好东西,首先想到的必是自己的儿女。这两年,母亲为我家做了十几双毛线鞋,两个孩子的、我的、老公的,而且每人还不止一双,连我的公公婆婆都各有一双。对于母亲来说,女儿的婆家人理所当然也成了她关心的对象。前年,母亲一个冬天做了七八双毛线鞋,因为这些毛线鞋,母亲的手指肚上被毛衣针扎破了好多小针眼。虽然现在那些针眼早已长平,但是我怎么能忍心让她每年这样呢?儿子的鞋刚做好,没过几天母亲又向我汇报,还要再给孩子的爷爷做一双,我连忙推辞,歇歇吧!但我最终还是拗不过她。过了几天,等我回去的时候,她喜滋滋地告诉我,已经上好一只了,另一只很快就可以完工。并把鞋子拿给我看,看着这只深棕色的毛线鞋,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结婚17年,我们一直跟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公公婆婆虽然比我母亲大两三岁,但他们身体不好。所以家里的一日三餐、洗洗涮涮都由我负责。每当母亲炸了米花和麻叶、收了白菜、拔了萝卜、腌了咸菜、出了蒜,甚至于烙了馍,都会给我们家准备一大包。无论是地里长的还是手工做的,都有我们的一份。而我——她唯一的女儿,既没有多少钱拿给她,也没有过多的时间陪伴她,我所能做的就是趁着节假日的时候,携夫带子多回去看望她,陪她拉拉家常,然后欢天喜地地带走她为我们准备的诸多东西。
我深知,母亲为我家做的每一双毛线鞋,都融进了她深深的爱。也许在她看来,女儿结了婚就走进了别人的家门,从此,这个家庭的喜怒哀乐就跟女儿的喜怒哀乐深深地联系在一起,她希望女儿的每一天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母亲的毛线鞋,一针一线,织进了母亲的多少挂念与不舍啊!那是母亲捧出的一颗无人能及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