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红丽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并列“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它不与百花争艳,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愈开得精神,而赢得了世人的青睐。千百年来,从《诗经》到现代散文,颂梅的佳作源源不绝。
在诸多咏梅诗中,有一首《梅花》清新雅致,别具一格。“锈针刺破纸糊窗,引透寒梅一线香。蝼蚁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东墙。”与历来咏梅诗相比,这首诗的特点是角度新颖,手法细腻,具有独特的意趣。
“锈针刺破纸糊窗”,首句既点明诗人的身份是女子,又暗示赏梅的地点在室内。而大多咏梅的诗句,立足点都是在室外。如“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还有王冕的“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等。而这首梅花诗,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决定了其独特的感受,观察事物视角新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次是取景新颖,诗人没有去选取园中梅花开放的盛景,而是把目光聚集在东墙一隅的、一只小小的蚂蚁身上,它正在努力拖动一片花瓣往墙上爬,“蝼蚁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东墙”,这一画面像镜头聚焦,细微中见奇趣。这一微奇的画面,留给人想象的无限空间,让春天在镜头之外任意烂漫。
另外,诗人通过一个个小小细腻的片段,“刺破”“引透”“倒拖”几个词语,让春意无处不在。“引透寒梅一线香”,透过绣针“刺破”的小孔,传来像线一般细柔的梅香,可见花香浓郁。写梅花芳香,目的是表现梅花盛开、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这种景象,是房中的女子用一枚绣针营造出来,意境细、小、轻、淡,趣味别致。“倒拖”一词,把蝼蚁忙碌可爱的样子呈现在读者眼前,是以往咏梅诗词中比较少见的,小小的精灵让景物动了起来,更为春天增添了许多情趣。
咏物诗,托物言志,所咏之“物”往往寄托了诗人一定的情感。梅花已幻化为精神,成为人感情的寄寓者。“折梅逢驿使,寄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千山万水隔不断,浓浓友情倾注于一枝梅花中,因为它代表着友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花清绝的风骨神韵,是诗人淡泊的人格写照,因为它是隐逸者的象征。“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诗人的真实写照。饱经风霜的折磨,仍孤高自傲,心存高尚。梅花独放于百花之前,它又是美丽的报春使者。“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世人欣赏梅花,不仅欣赏它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精神力量。而这首梅花诗,灵动新颖,别具一格,从细微处着手,情感细腻意趣盎然,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对春的向往,散发出不一样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