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艺君
在漯河2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长着古树名木约1100棵,树种有槐树、柏树、松树、银杏树、皂角树和桑树等。它们与时光安静相守,像一个个巍然挺立的地标,无声地诉说着一段段斑斓的历史;它们历经风霜雨雪依然枝繁叶茂,撑起浓绿的大伞,阻挡深冬的寒流、仲夏的雨;它们将历史的兴衰深藏进年轮里,镂刻下这方土地上的沧桑巨变,勾勒出浑厚与灵秀交织的漯河画卷。
绿色的史书
一棵古树,就是一部绿色的史书。
去年春天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曾到访位于舞阳县马村乡华店小学内的一棵千年古槐。古槐树身粗壮,需三四人合抱,虬枝劲干,葱茏葳蕤。正值课间,孩子们在树下往来嬉戏,银铃般的笑声里,古树犹显仁厚,仿佛一位睿智的老人,用它沧桑的目光,默默注视着身边发生的一切。
华店小学是在樊侯寺遗址上建起来的,古槐也是后人为纪念西汉大将军樊哙而植。两千多年前楚汉争霸,樊哙因鸿门宴的故事而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刘邦一统天下后,封樊哙为舞阳侯,封地便在舞阳,死后也葬在舞阳,樊哙墓距此处不远。站在槐树下,抚摸粗糙的树皮,仿佛能感知它年轮里波诡云谲的历史记忆。
舞阳县马村乡每年都会在华店小学举行樊侯寺象棋会。一盘盘象棋就摆在古槐下的长桌上,全国各地的象棋爱好者不远千里而来,在千年古槐的见证下,演绎着一番番楚河汉界的精彩对决。
当历史远去,任何人都无法返回历史现场,可在古树的年轮里,历史却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延续性,以一种活着的文化,演绎着民间世俗的故事,衔接起过去、现在与将来。
舞阳县章化乡店街村有一个独特的习俗:村子里的年轻人结婚时,要从村里的一棵大皂角村上取两个皂角,用一根红绳子绑上放在水盆里。在过去的岁月里,农村人洗头发、洗衣服,都是将皂角浸水后捶打,用浸出的泡沫洁净衣物。这一习俗就是取意皂角的这个特点,暗喻年轻夫妇要相濡以沫,幸福到老。这棵皂角树已在村中站了数百年,盘根如蟒,四下虬展,郁郁葱葱,巨大的树冠盛着一代代村民五味杂陈的生活,日夜守着头顶一片熟悉的天空。
同样因树成俗的,还有市区沙河南岸河堤上被“老漯河”奉为神灵的老槐树,不仅树下的街道因之得名“槐树街”,每年的初一、十五,还形成了“槐树节”,成为见证漯河发展史,承载独特的航运文化、码头文化和根祖文化的鲜活名片。
古树,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内涵、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绵绵的乡愁。蕴藏在古树里浓烈的人文气息,经久不绝地弥漫在沙澧大地上。
生命的奇迹
在人口众多、历史战乱频繁的平原地区,能保存下来如此众多树龄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树委实不易。走近这些古树,我们看到的是时间无情地在它们身上留下的一道道疤痕,是满目沧桑,还有生命的坚韧、顽强和美好。
2015年一个冬日午后,我来到郾城区龙城镇黑龙王庙村,寻访一棵500年的古柏树。村子里有一座始建于南宋初年的黑龙王庙,庙宇建筑在20世纪60年代遭到毁坏,已不复存在,如今遗址上是一所学校。这棵古柏就在黑龙王庙旧址上。树身高大,树干盘曲苍劲,桀骜不驯,犹如草书高手挥动如椽大笔在蓝天上书写的笔画。树木顶端,南半部分树冠几近枯萎,北半部分树冠则枝繁叶茂,在万木萧条的深冬显得更加苍翠。
据村民介绍,早年庙宇里的古树共有四棵,其余三棵都先后被砍伐,只有这棵古树因不是村民眼中的“成材树”,品相不好,没人要,才得以保留到现在。
每一棵树木都有自己的生存哲学。与世无争,默默地做好自己,只用浓绿回报人间,这是树的智慧。
在舞阳县文峰乡有个白果树村,村庄因一棵300多年的白果树而得名。白果树沉稳地挺立在村口,树冠东西宽19米、南北宽15米,枝叶茂密,树下成为村民歇息、孩子玩耍的乐园。这棵树不仅树冠巨大,更是“根深蒂固”,有村民传说,在距离村庄半里处打井,竟挖出了白果树的根须!在村民记忆中,1975年发洪水时,这棵高10余米的白果树被洪水淹没了。洪水过后,村里的房屋和很多大树都倒了,而这棵树却依然挺立,愈发枝繁叶茂。据村民讲,2014年的夏天大旱,附近的庄稼都枯萎了,可是这个村庄地里的玉米却长势很好。村民们都说是沾了白果树的光,因为它有灵气,不愿意看到村民受灾。
在漫长的岁月里,忠心耿耿守护一方水土,努力扎下深广的根系,战胜洪水、扛过风雨。一棵树,就这样成为神一般的存在。
临颍县大郭乡坡杨村一条乡村小路边,有一棵“树坚强”。这棵古槐曾经历300余年风雨洗礼。三四十年前,这棵树还高大笔挺、枝繁叶茂,树中间有一个大洞,树洞里能藏住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很多孩子都曾在树下玩耍捉迷藏。后来,有户村民盖房子时,在槐树旁挖了个坑淘石灰,把树根烧坏了,树就慢慢枯萎,歪倒下来,只剩下一截光秃秃的树干。村民不忍心这棵百年老树就此倒下,用石头把歪倒的树干支起。谁知它又神奇地活了下来,从仅余的树干上长出新枝,重拾青绿的向往。
树尚且如此同命运做斗争,我们做人不是更应该如此吗?生活中的我们,时常因为一点小事郁闷,为一点小麻烦而放弃,难道我们不应该向这棵倔强的老树致敬吗?
古树年轮里的故事,如此生动,如此温暖。每棵古树都是奇迹,有着超乎寻常的生命本能和昂扬向上的精神,努力向天空生长,哪怕雷电袭击、虫蛀病腐、灾害摧残,古树也从来没有无奈和绝望,它带给我们的永远是希望和力量。
人树两相依
古往今来,在这片土地上,小麦流香、鸡鸣犬吠、炊烟袅袅的生活。在数百年古槐树、皂角树、核桃树温柔的绿荫庇护下,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每一个有古树的村子,村民们都会以古树为骄傲,敬畏它,珍惜它,爱护它。古树甚至成为一些人的精神寄托,结婚生子、风调雨顺,甚至家庭兴旺、邻里和睦等,无不祈求于它们。
在我的家乡源汇区问十乡,流传着一个路为树让道的感人故事。前李村有一棵300多年树龄的老槐树。几十年前该村修路,这棵树正好在规划的路中央。当时村民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宁可路让树,不能树让路。结果新修的路在这里绕树而过,留下了这棵百年老树。
而在文峰乡白果树村,原来村民们甚至把保护白果树写入村规民约:“毁树者轻则罚跪,重者重捶。”
惩罚不是目的,护树才是根本。当乡规成为一种乡俗,当乡俗成为一种自觉传承的文化时,爱树护树自然会成为村民们骨子里的基因。
在临颍县台陈镇王曲村一座叫吉祥禅寺的古寺里,有一棵历经1390多年风雨沧桑的银杏树。它从北宋时期就屹立于此,很多文人墨客曾在树下赋诗吟对,首任台北知府陈星聚也曾在树下苦读诗经。看惯风云变幻、悲欢离合的它,每一个树洞、每一个树瘿里都凝聚着故事。“文革”时期,曾有造反派想把这棵树砍掉,村里父老乡亲日夜围坐树下,长达半月之久,终于救下了这棵古树。
人树情深。正是人类的爱意,才能让古树穿过季节阴冷的背面,生机盎然地走过漫长的岁月。
沙澧河水滔滔东流,一代代勤劳勇敢的漯河人民,与树木相依相守,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诗意栖居。山河画卷与社会民生,都在一棵棵大树的枝叶间舒卷。坚韧挺拔、顽强向上、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树木精神奔涌在漯河人的血脉中,成为城市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眼下,我市的古树名木都已登记造册,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和监护人。这片黄淮之间的沃土,古韵新风,交相辉映,一部部绿色的史书,正谱写着继往开来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