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安小悠
清晨,刚刚醒来,这是一天中最安静的时刻,晨曦擦着窗帘的缝隙溜进房间,小儿还在“呼呼”睡着。在起床之前,我习惯躺着,漫无目的地想一些心事……
这是“宅”在家里的第几天了?我已不想计算出一个准确数字。草长莺飞的二月天,浅草已经没马蹄的时节,因为疫情,那明媚的春光也似隔着一层窗纱,照不到人的心里。自从小区十号楼被确诊一例患者后,整栋楼封闭,其他楼也严格限行,这层阴影便无形中增厚了。好在,这几天,隔离期已满,看新闻报道还说,在隔离期,楼中一户人家还喜获千金,这实在是一个好消息,一线春光终于冲破锁雾,透出一丝乍现的欣喜来。
在疫情面前,无论是奋战在最前线的医护人员,还是在各处排查卡点的公安干警,抑或是在一线采访的记者,甚至是超市收银员、小区保安、快递员……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讴歌和赞扬的话我不多说,自有钦佩和崇敬在心中。而更多像我这样的普通人,能做的,也只能是老实“宅”在家里。
足不出户的这些日子,实在是难得的享受亲情的时光。以前工作忙碌,尤其是孩子爸,哪有如此完整的时间去陪伴孩子呢?即便偶尔闲暇,也只想蒙头大睡,哪有空余再去想东想西呢?
现在交通发达,病毒也因此扩散得快。真怀念从前那些慢日子,“车,马,邮件都慢。一个问候,要等上好多天。”记得19岁去福州上大学时,是我第一次坐火车。车程近23个小时,中途还要转车,在火车上第一次见到真的山、真的海,那心灵的悸动到如今——即使隔了十二年,还能如此真切的感知。如今,交通之便让人惊叹,在高铁、飞机上似乎只是眯了一下眼,已身在千里之外,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还记得更早的日子,当我还是一个乡村小女孩时,物质生活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贫乏的。但我的精神世界里却经营着一座庄园,那里有一个空中楼阁,那里有永恒的春天,百花永远开放,奔跑的羊群和跳跃的兔子是天上的云朵,溪流清澈,永远有鱼儿环游,岸边的梨树,永远一树繁花。但是如果我想念夏天的蝉声,秋天的落叶,或者冬天的雪花,只要一丝灵光,就能瞬间幻化。在蓝天之下,以梦为马,我是富有而快乐的庄主。而如今,我早已不喂马,不种菜,不养兔子,我的庄园坍塌在记忆的深处,我穿越时空推开它的大门,看到的只是时光在无情的飞逝……
我把这些所思通过微信发给一个好友,他也表示有同感:“交通、通讯的发展速度过快,一切都变成瞬息之事,就少了体验回想,少了咀嚼品味。”他还说:“像小时候走亲戚,一走小半天,走着聊着,聊麦子,聊收成,这其实是难得的沟通和交流。可是现在,一眨眼的工夫到了,又一眨眼的工夫走了,急着干啥似的,反正就是一个忙。”
忙,成了现代人的一个特征、一个标签。大家都很忙,忙得没时间思索为何而忙。
我时常提醒自己要注重精神的内修,但现实生活的逼迫,还是让我难免陷入矛盾之中。我至今找不到两全之法,只能守着已塌庄园的最后一堵墙,确保自己不致彻底的沉沦。当我起身拉开窗帘,晨光已经铺满阳台,忽然想起几句诗,“无论从前有多慢,无论现在有多快。我知道,脚下的土地和身边的爱人,无论从前还是现在,都要尽全力守护。”我忽然有了信心,等疫情过去,我要为脚下的土地和身边的爱人,重建一个心灵的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