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敏
茅盾文学奖得主李佩甫的新书《河洛图》,又一次演绎中原故事,神话般地再现康百万庄园几代兴盛的轨迹,揭秘康家长盛不衰的秘诀:留余,仁义礼智信,这是传统文化的血脉传承。
《河洛图》描写的是黄河与洛河交汇处的河南巩义康秀才一家跌宕起伏的家族兴盛史。小说中陈麦子是见证人,他因一次意外被电击伤残,出家修行,修成天眼的智者,能够洞察人的前世今生。他穿越三百年,讲述康家惊心动魄的故事和波澜壮阔的人生。康秀才坚守耕读传家,自己虽然是个秀才,依然精心培养儿孙,儿子和孙子先后考中进士。这在河洛镇康家店是轰动的新闻,康家一时声名鹊起,声望很高。于是,有财的周家设法让孙女周亭兰嫁给康秀才的孙子康咏凡,这本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可是,康秀才的儿子康国栋负责黄河河务治理,三品官员的他在决堤时以身殉职,却被小人诬陷畏罪自杀。作为翰林院修撰的儿子为给父亲讨个公道,封个谥号,不得已触柱而死,却又引罪加身。康熙王朝的这对父子冤案,让康家走到穷途末路。
康家几乎家破人亡,所幸孙媳妇周亭兰为康家生下遗腹子——康悔文。周亭兰借来娘家的钱粮,凭着自己的勤劳吃苦、知书达礼及聪明才智,硬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并恳请绝望的公公教育儿子识字做人。终于,康秀才从仁义礼智信教起,每个字都落到实处,让它们在人间扎根、萌芽。
多年后,康悔文长大成人,成为康家的顶梁柱。康家也从破落一步步走向富有、走向强大,成为有名的富商。如此成功的康百万,有何捷径?没有,那是康家庄园扁上刻着的留余,还有康家家风的仁义礼智信。
留余,就是做人的胸怀,做事的格局。
在康家庄园的扁上刻有:“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这是宋朝进士王伯大的《四留铭》,它启迪了康秀才,暗示了康家传承几百年不衰的秘密。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康家在买地建庄园的时候,叶氏三兄弟不想丢了祖传的甜水井,康家给的价钱很高,感动了叶家,他们愿意放弃水井,但康家依然留着庄园的叶氏井,叶家可以随时使用,留余就是这么自然朴实。
康秀才九十大寿时,他自制的寿礼就是烧掉多年来康家店小镇人欠他但无力偿还的债券,这个大“留余”成为当地佳话,书写了康家的义举,致富不忘乡邻,与人为善,为自己积善积德。
康家从贫而富,由弱而强,代代不衰,靠的就是这种家风,留余于人,留余于子孙,留余于国家。留余是康家的良好家风,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仁义,就是做人的根本,做事的门径。
康秀才虽然自己没有中第,但他眼里有光,心中有爱,仁义礼智信是他人生的标准答案。他教书育人牢记,为人处世也铭记。
义有大有小,大者为国,小者为人。朝廷每次有难,康家都义不容辞捐款捐粮。康家与人合伙经商,懂得让利于人,这本身就是仁义。
庄园先贤堂的对联今天还赫然在目:“指囤周济今犹在,焚券高风世所稀。”常言道,富不过三代。可是康家富了十二代,旺了三百多年,秘诀何在?毋庸置疑,康家传承的家风家训——留余、仁义,让这个家族代代兴旺发达。给他人留余,给人以仁义。留余天地宽,仁义岁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