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实现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和民生持续改善,既是“六稳”“六保”的根本目的,也是“六稳”“六保”工作成效的直接体现。同时,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离不开财政的保障支撑作用。我们要实现漯河经济的“稳中有进”,既要以财政收入的持续增加作为支撑,又要不断增加居民收入保障民生进一步改善。
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情况下,我市财政收入稳中向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5.1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税收收入增速居全省第二,实现了新的突破。这为我们发展公共事业、进行基本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仍要加强税源建设,深入挖掘财政收入潜力,盘活存量资产,培育新的税源增长点。同时,要在落实好税费减免缓政策、不收过头税的前提下,依法加强征管,加大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和纳税大户的督查力度,坚决杜绝“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促进居民持续增收。根据市委部署和漯河实际,我们要在增加居民收入上做好“加减法”。“加法”就是不断扩大就业,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不断拓宽收入渠道,构建增收长效机制,稳步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尤其要重视农民的持续增收,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不断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和产业效益。“减法”就是减少居民个人的社会保障支出,发挥好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把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扩大至所有参保失业人员,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困难家庭做到应保尽保,及时救助因病因灾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进一步织密兜牢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
促进民生持续改善。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漯河而言,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始终把群众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区分基本和非基本,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全力打赢三大攻坚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让群众在“六稳”“六保”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尤其要抓好脱贫攻坚这个第一民生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紧盯特殊贫困群体,扎实做好问题整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以攻坚状态、冲刺姿态打好最后的总攻战,确保向历史、向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千树根为本,万事民为先。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做到实处、细处,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