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记》
王安忆 著
□贾 鹤
海派风情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的心头朱砂,上海,蕴含无限的遐想和摩登,它是十里洋场的纸醉金迷,是百乐门声色犬马中的浮世狂欢,是张爱玲笔下落在朵云轩信笺上的黄月亮,是王安忆文字里千帆过尽独有归处的望乡,一如这本《考工记》。
《考工记》把一部浓缩人生况味的小说涵盖在一个工科的名字下,是对个人命运在大时代背景中载沉载浮的总体宏论,也是对人、物在历史的变迁中被磋磨、挤压、变形到彼此沾染气息,相互依存,人、物终成一体,互为写照的过程。
王安忆带着历史的长焦,从新中国成立前夕,横跨一个甲子,讲述了以陈书玉为主线的上海洋场小开,在大时代的变革中由世家子弟逐渐蜕变成普通劳动者的过程。
出生世家的陈书玉,历经战乱,回到考究而破落的上海老宅,与合称“西厢四小开”的三位挚友,憧憬着延续殷实家业、展开安稳人生。然而,时代大潮一波又一波冲击而来,文弱青涩的他们,猝不及防,被裹挟着,仓皇应对,各奔东西,音信杳然。
在大时代的浪潮中,个人的命运有太多身不由己,偶然的际遇和必然的宿命像看不见的手,牵引每个人走向未知的生命轨迹。
书中的陈书玉始终保持一颗诚挚之心,如黏合剂一般在风云波谲的时代变革中维护着四兄弟的友情。挚友大虞由于接收私瞒的日产被羁押,在人人自危的关口,陈书玉不避嫌地为好友奔走;“四小开”中的奚子身份隐秘,在理想主义的鼓舞下脱胎于旧时代,积极投身革命,最终成了新政权中的实权人物。在新政府担任要职的奚子改名换姓和四兄弟断了联系,曾经形影不离的他们各安天命,直到多年后,受到政治运动波及的奚子仓皇找到陈书玉,在陈书玉的庇护下,挨过政治生涯最低落的时期;同属世家子弟的朱朱和陈书玉是世交,朱陈两家的宿怨丝毫不影响两人的友情。新中国成立后的朱朱因为历史遗留问题被拘押,面对遭逢变故的朱朱一家,陈书玉不退不避,陪同探视,对朱朱的太太给予真切的关心和同情,这样的情谊在动荡时期更有温暖人心的力量。
作为主角的陈书玉,历经一次次运动的冲击,渐渐成为一件不能自主的器物,一再退让,和家族的老宅颓然共守。是宿命的选择,还是人物的性格使然,我们无从知晓。王安忆用女性的细腻柔婉刻画了陈书玉这样一个简单又无法言说清晰的人物。他像一页白纸,有赤子的纯粹,也有安于天命顺势而为的随心。
看陈书玉的人生抛物线,基本没有大起大落,甚至可以说是平淡无奇。对于出身世家,又有一所祖宅傍身的人来说,能有幸躲过一场场政治浩劫,身心健康安然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天赐的福气。而身处其中的陈书玉,除了天性的豁达乐观,分明有一股更强大的力量指引,就像水底深处的潜流。
新中国成立后,陈书玉摆脱了世家子弟仰仗祖产过活的局限,依靠自己所学教书育人,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完成新旧时代的角色蜕变。
被时代洪流裹挟着的人们在自我的宿命中继续各自的人生。曾经意气风发的“西厢四小开”也有各自的因果命运。朱朱历尽劫难后举家迁居香港;奚子扛过政治生涯的晦暗,迎来柳暗花明;大虞舍弃祖产回乡务农换得余生太平。只有陈书玉,独自守着祖上的老宅,活成了一枚时代的坐标,把曾经的沧海桑田收纳在老宅一处处衰败破损处。如果屋也有灵,在漫长的相守中,陈书玉已和老屋融入一体。他们共呼吸,共命运,互为支撑,互相参照。
陈书玉的故事只是大时代巨浪中的一粒沙,多少勇立潮头声名显赫的人最终零落成尘。如果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本考工记,那么考的是人与生俱来的韧性,还是后天环境的影响呢?故事中的陈书玉带着自身性格的印记,有着与周围环境天生的隔阂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淡疏离。他对朱朱太太若有似无的牵挂,就像映在水面的月亮,皎洁无波的风平浪静中,你看不见潜流下的激情暗涌。只是,这是一个人的心事,最终随着人和物的消亡而灰飞烟灭。
拈一朵微笑的花,看一段人世风光。陈书玉和他的老宅,将在故事里继续它的衰败。世间风沙如故,人却物换星移,不变的是恩,义,还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