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用工荒”难题,近日,浙江、广东纷纷派出高铁专列,前往中西部省份接回返乡过年的工人。民营经济重要发源地台州则计划派出千辆包车,前往河南、贵州等地,分批次接回2万多名外来员工。
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客车全程定期消毒。工人测体温、戴口罩,一人两座……防护措施颇为齐全。义乌市还规定,对于企业自行包车、拼车接送员工产生的费用,也将由市政府全额补助。
浙江、广东的这些积极举措,解了本地企业的燃眉之急,也给各地破解复工难题开了个好头。
当下,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是必行之事。但问题的关键是:受疫情影响,各地的人员、车辆流动受限,大部分地区劳动要素处于封冻状态。各地复工复产普遍面临着返岗人员不足、产业链配套难、交通物流不畅等诸多困难。
其中,用工难就给劳动力输入大省带来极大影响。以广东为例,春节前广东约有1040万外省籍务工人员返乡过年,原先预计节后有960万人返粤。但广东省人社厅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仅有约300多万人返岗,珠三角地区及不少用工集中企业仍面临较大的劳动力缺口。
面对困难,广东、浙江主动出击,想方设法为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排除障碍、创造条件,是地方政府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困的体现,既有责任担当之勇、又有科学防控之智。这正是人们所期待的。
正如一个返岗工人所言:“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复工难不可怕,不作为、乱作为才可怕。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但有的地方只顾着简单粗暴地封村堵路,却不动脑筋想如何防才依法、科学、有序,更不考虑如何统筹兼顾好防疫与生产,尽最大可能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的甚至以防疫为由,“一刀切”禁止企业复工复产。一关了之的做法,看似有效,实则暴露了懒政作风与治理能力的不足。
发布“疫情图”、设置“健康码”、推动“共享员工”、专车接人、发放招工补贴……相比之下,浙江、广东等地用实际行动给企业复工提供精准公共服务,操作灵活,手段创新,值得借鉴。
防疫的同时做好复工复产,工作千头万绪,充满挑战。各地领导干部应该扛起责任,经受住考验,多为企业与工人着想,多找问题,并用实际行动和细致、灵活、有效的方法去疏堵点、解难点、治痛点,促进经济社会秩序的恢复,也让人们看到更多有创意的举措。(央广网评论员 陈锐海)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