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 我也成了你

来源:漯河日报 发布时间:2020-09-10 08:31:28

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以及标注来源为《漯河日报》、《漯河晚报》的所有稿件,其版权均归漯河日报社所有,未经漯河日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严禁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如需授权,请致电:0395-5616809。

  特约撰稿人 李 玲

  张先生是我的初三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对我影响很大。高中毕业那年,一向成绩不错的我不知道报考什么专业。我去见了当时已退休在家的先生,说明来意后,先生示意我坐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那是某一年的冬天,天气异常寒冷,头一场雪还没融化,下一场雪再次落下。那天晚上吃罢晚饭,北风怒号,鹅毛大雪打在脸上如同刀割,村巷里连狗儿都不敢狂吠。在这样的夜晚,一般人是不出门的。教五个班语文课的梁老师忙了一天,想到班里的一个孩子因病已经两天没来学校了,他毫不犹豫地冲出了家门。来到那个孩子家,把孩子落下两天的功课全部补完,又辅导着孩子把作业写完、认真批改完,才微笑着消失在茫茫雪夜……

  第二天,一向勤快的梁老师没有来上课,班上的孩子慌了,学校的同事慌了,几个村的村民都在寻找梁老师。一个小时过去了,没有消息;两个小时过去了,仍然没有消息……一周后,雪融化了,村民们发现梁老师倒在路旁小菜园的井里,这个小菜园就在两个小村中间。梁老师眼睛瞪得大大的,他的青春永远停留在了26岁……

  村头的孤寡老人郑大爷,梁老师经常帮他提水,老人家强忍悲痛,拿出自己的送老衣服给梁老师穿上;补课孩子的母亲,固执地拿出自己唯一的嫁妆——一床没舍得用过的新被子,轻轻地盖在梁老师身上;同事李老师,拿着毛巾一遍遍擦拭梁老师的脸;围着的大人和孩子失声痛哭,老校长强忍悲恸说:“梁老师累了,让他好好休息吧……”话还没说完,他已经泣不成声了。梁老师要回老家了,全村的父老乡亲送了一程又一程,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八个人一班抬着梁老师,谁都不肯被中途换下,就这样把梁老师送到四十多里外的家乡。

  张先生哽咽着讲完,问我:“你知道那个补课的孩子是谁吗?就是我,那年我才九岁,十年后我也成了老师。”

  我起身的时候,告诉先生:“我知道怎么办了。”三年后,我也成了一名教师。

  张先生一生扎根乡村,从教四十多载,可谓桃李芬芳。他鼓励后学,勤俭持家,睦邻乡里,一心向善。正如先生自己所说:“社会的改造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只能零售,不能批发……”先生用自己的德馨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先生村里有一位村民,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户。先生时常接济他,逢年过节置办食物,也会多备出一份送他过节。但他总是改不掉懒惰,加之不善劳作、孩子多,所以总是贫困,有一次竟偷了张先生种的葱和芫荽拿到集市上卖。一位村民把这事告诉了先生,并大骂此人忘恩负义。先生示意那人不要再传播,然后拿钱去集市上买回了自己种的葱和芫荽,并到没人的地方和颜悦色地安慰他道:“以后有困难,尽管开口,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会尽力相助。”然后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了陈寔“无梁殿”的故事。那人后来再也没有干过类似的营生,人也勤奋了许多,并通过劳动脱贫致富。他常对儿孙说:“张先生可真是个大好人呀,没有他就没有我们一家人的今天……”

  几十年来,受先生接济过的乡亲、垫付过学费的贫家子弟数不胜数,先生用自己的高尚情操和诲人不倦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前段时间,我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成为监理工程师的学生,他对我说:“李老师,我走遍大江南北,吃遍山珍海味,可我觉得最好吃的,还是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们十几个孩子回不了家,您给我们做的西红柿鸡蛋面……”

责任编辑:李林润
相关文章
  • 田间的水车

    2020-09-10 08:31:28

  • 在沧桑与繁华之间

    2020-09-10 08:31:28

  • 说“傅”道“付”

    2020-09-10 08:31:28

  • 慢行中发现生活的美好

    2020-09-10 0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