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故事

来源:漯河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15 09:16:45

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以及标注来源为《漯河日报》、《漯河晚报》的所有稿件,其版权均归漯河日报社所有,未经漯河日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严禁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如需授权,请致电:0395-5616809。

  赵泮杰

  印象中,小时候的农村,生活条件比较差,冬天特别冷,但每每回忆起来,总觉得很有趣。

  木 柴

  立冬,树叶开始枯黄,我们村小学就组织师生去澧河堤内搬运树枝,为教室生火取暖做准备。那时,总感觉学校到河堤有一段很长的路,学校的房子也是又高又大。从学校到河堤,要经过家门口,可我绝对不会放下树枝回家喝口水或歇歇脚。

  当最后一个学生回到学校,老师也扛着小山一样的树枝回来了,老师用斧头和锯把一些粗壮的树枝截断,学生把它们堆在教室墙角,看着都是暖和的。

  冬至前后最冷,冬至到,那垛柴火就用上了。冬至俗称“交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寒风呼呼的,带着哨声,趴在地上矮小的麦苗都快要被卷起来了。枝头早已秃光,树枝在凛冽的寒风中乱窜,偶尔扯下的干树枝,早被人捡走了。

  饺 子

  饺子是童年的美好记忆之一。我们都盼着冬至的到来,进入十二月就搬起指头一天天算着过。因为冬至有饺子吃,饺子里有肉。

  那时的饺子,那叫一个香,爸爸包的饺子还特别好看,一个个像元宝似的,端庄大方地立在锅排上。看爸爸包饺子,就像看捏泥人一样有趣:饺子皮放在左手四个指头上,右手拿筷子填馅,放下筷子、两手大拇指一挤,就是一个肚大边薄的胖饺子。直到饺子包完,爸爸的大拇指也粘不到馅。我试了多年也没有学会,倒是姐姐像得了真传,饺子包得和爸爸一样好看。

  饺子刚出锅,我就急着往嘴里扒,一口咬下去,就像炸在了嘴里,热气冲出,烫住了舌尖。饺子大、嘴巴小,饺子在嘴里翻不了身,只好把饺子再吐回碗里。看着我狼狈的吃相,大家哈哈大笑。

  腊 八

  冬至过后的节气是腊八。

  腊八这天,我们村头有牲口交易会。冷风中,村子显得热闹而有趣起来。

  腊月是农闲时节,停耧住耙,各种农具收起来了,牲口们劳作了一年也该歇歇了,但该出手的牲口就该卖掉了,农家是不养闲牲口的。一头牲口一冬要吃很多草料,如果想出手的话,还是尽快出手,即使价格稍低一点,这样过年也有钱花。而来年要用牲口的,也会趁此价格低入手,买卖双方袖子里一比划,就成交了。

  我们村与镇街相邻,村头还有一个拖拉机站和一家铁厂,牲口交易就在拖拉机站与铁厂之间入村的大路上。每年腊八,有上百头牲口都会在这里交易。

  至于腊八粥,穷人家可没那么多讲究,也没有那么多食材去讲究,所以腊八粥喝得十分简朴。但各种出自农人手中的美食,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轮番登场,做粉条、磨豆腐、宰牛羊、杀鸡鸭、捕鱼虾……哪一样都会让人垂涎三尺。一年的美好像腊梅花一样,在这寒冷的冬季里尽情绽放,越冷越艳。

  粉 条

  天越来越冷了,坑里的水已经结冰了,这时就可以做粉条了。

  爷爷说粉条是细菜。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是细菜,但我知道做粉条要花费很多功夫,必须慢功细做。小时候,红薯既是汤,又是馍,也是菜。秋冬时节,天气不好,或下雨下雪,起床晚,煮上一锅红薯,加点红豆,就是一天的饭,既营养又耐饿。

  红薯收获后,那些破了皮的、有疤的,还有一些长得特别大的,会被拣出来磨成粉子。磨成渣渣的红薯在反复水洗后就沉淀出了细白的粉子。粉子兜块晾干、揉搓成面,就等天冷结冰时做粉条。

  做粉条的大锅,就支在原来生产队的烟炕房边。大锅和两三口大缸呈品字形排开,煮粉、虑粉、定型,虽然是人工操作,也是标准的流水线作业。

  反复揉搓好的粉团,由专人揪成剂子,及时放进捶粉的瓢里,瓢底筛子孔在不断捶打下,粉条就落到了下面滚开的水锅里。沉浮中,粉条被两根近一米的筷子赶进了稍低一点的水缸里,降温滤去浮粉,又被筷子赶到了或左或右的水缸。两面水缸都有人在捞粉,粉条在缸中一个回游,就被盘到了小木棍或小竹竿上,一提一拉,粉条出水,像少女的披肩发一样被杆子挑着送进了烟炕屋,挂在准备好的杆子上。

  晚上,寒风把粉条冻成了木板一样的硬坯。第二天,放在捶布石上反复捶打,冰开、粉散,一根一根透亮,挂在院子里晾晒。这样的粉条,可以伫存着吃上一两年。

  做粉条时,我一到放学就直接往烟炕房跑,趁大人不注意,扯上一绺粉条,直接放到嘴里,一吸溜,特别爽滑、清甜,还有嚼劲。

  豆 腐

  豆腐也是过年饭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腊月二十六,要磨豆腐。我与开豆腐坊家的小儿子年龄相仿,经常去他家的豆腐坊玩。特别是冬季,豆腐坊暖和,就去得更频繁。

  到豆腐坊就要帮着烧火,等豆汁烧熟盛出来,锅底会有一层金黄的锅巴,又香又筋道。这是对烧火者的奖赏。如果烧火不用心,火一会儿大一会儿小,豆汁可能会溢,锅巴也会糊。糊了就发苦发涩不中吃了,严重了还会影响整桌豆腐。

  那时的豆腐好吃,豆汁是不会被人挑豆筋的,如果挑了,豆腐一定不会筋道,挑出的筋,正是这桌豆腐的灵魂。很多东西就是这样,不是谁手艺精湛,老手艺科学,而手艺人的诚实守信,就体现在他所做产品的真材实料里。

  草 鞋

  看我们脚冻了,爷爷就要我们穿他编的草鞋。草鞋底是桐木做的,一寸左右厚,砍好的底子用火箸在边缘烙出一个个小黑洞,搓好的麻绳穿进去,再用竹签镶实,麻绳拉断也不会被拉出。这时,就可以在上面编苇茅了。爷爷的手艺很好,不管是大人的,还是小孩的,他都能编,但太费工夫,所以也不敢轻易许人。

  草鞋编好了,穿草鞋时还要塞进去一些麦秸或干草,一是格外暖和,二是脚不会被磨出血泡。草鞋不是一年一编,编一双要穿好多年,因此会编得稍大一点,走着总会发出“拖拉、拖拉”声。

  冬季的夜特别长。一般下午五点半左右就黑了。漫漫长夜,我们一家人有时就围在火炉前听大人讲故事。上初中后,由于父亲工作调动,我就跟着他进城读书了。那些发生在农村里的、冬天里的故事,就成了人生长河里的朵朵浪花。

责任编辑:李林润
相关文章
  • 田间的水车

    2020-12-15 09:16:45

  • 在沧桑与繁华之间

    2020-12-15 09:16:45

  • 说“傅”道“付”

    2020-12-15 09:16:45

  • 慢行中发现生活的美好

    2020-12-15 09: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