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池玉枝
“我的一个学生,12岁生日,她的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这周我把她接到我家了。希望她以后的生活不管遇到什么风雨,都能想起老师和同学给过的温暖,勇往直前!”这是微信朋友圈的一条消息,文友冯老师在2020年11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发的。文字下面配发了两张照片,一张是水果生日蛋糕,一张是女孩双手相扣默许心愿。冯老师有心,灯光暗淡朦胧,虚化了女孩的相貌。
我跟冯老师平常少有来往,见面都是在报社举办的读书活动中。她很忙,但坚持在朋友圈记录和分享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点滴,每天忙完学校和班级的工作,还要收拾家务,带两个孩子,辅导孩子功课。
她不累吗?还把学生带到家里,给她过生日,为了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我想,她是母亲,也是老师,她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给予学生母亲一般的爱,在女孩生日那一天,给女孩祝福和家的温暖。我虽看不清女孩的相貌,但能想象得到,女孩的眼睛里一定闪烁着泪光,泪光映照着五彩的蜡烛,开出一朵一朵的欢喜和幸福。
作家冯骥才有一篇文章名为《我的“伯乐”》。他在文中深情回忆恩师故友,他初涉文学之路时,遇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韦君宜老师,她像慈母,给他提供改稿条件,在他的长篇处女作《义和拳》书稿上写满密密麻麻的修改笔迹,给他的长篇小说《神灯前传》写序,在文学道路上给予他厚爱、指导、帮助,拉他走上文学之路。他回忆说,自己跟老师的关系并无刻意营造,没有功利和私欲,他们只是新年时寄一张贺卡,每有新书就寄一本,她不回信,他也只是一本本收到她的新书。师恩难忘,老师在他的文字中所付出的母亲般的心血,他都记在心里。
电视剧《年年岁岁柿柿红》中有一个情节,王长安是乡村小学老师,孟事成是他的学生,考到县里上初中,有一天,孟事成的父亲外出,没有送孟事成去学校,眼看要耽误上学,孟事成急哭了。王长安骑自行车送孟事成赶往县城,遇上一段上坡路,孟事成背着书包跑,王长安推着自行车边跑边说:“孟事成,这个坡太陡了,老师实在带不动你,这段路,你得靠自己跑了。”孟事成应着老师的话,一路小跑,脚下生风。王长安这段话意味深长,路是眼前的路,是脚下的路,也是远方的路,未来的路。路再陡再难再远,孟事成都得自己走,用脚走,用心走。那天,王长安遭遇车祸,离开了他的家人和家乡。多年之后,孟事成学业有成,回到家乡,带领父老乡亲发展支柱产业,脱了贫,致了富,乡亲们搬进了配套设施齐全的楼房新居,乡村风景如画,年年岁岁柿子红,欢声笑语洒满山坡。孟事成把对老师的感恩记在心里,表达在对家乡故土的深情付出和倾情回报里。
冬天寒冷,也温暖,寒冷的是单薄的天气、凋零的草木,温暖的是厚实的人情、善良的人心。物暖人,爱暖心。12岁的小女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冯老师给她的温暖和爱,是寒夜里的星光,会成为一种积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