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照片 比进步
□薛桂梅 暑假在家没事,整理东西,无意中翻到了一个多年前的相册。看着发黄的老相册和一张张老照片,不由得勾起了我的诸多回忆。 我最早的照片,是我的初中毕业照,一张一...
编辑:张培娟2019-10-23 -
印象霜降会
□王红彩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过了霜降,秋天就算过完了。临颍县一年一度的霜降物资交流大会便如期而至。 民国以前,临颍县旧县衙的城守营驻守在老城的北大街,武营...
编辑:张培娟2019-10-23 -
桂花又飘香
桂花挂满枝头。 □文/图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齐放 实习生 李博昊 近日,许多市民发现,在我市会展中心道路两旁的桂花树上,朵朵桂花怒放枝头。微风吹过,风中夹杂着一丝...
编辑:张培娟2019-10-23 -
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读《新体育教学法》
□郜贺宇 近日读了《新体育教学法》一书,感悟颇深。这本书从教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用较通俗的语言对教育新理念进行了全面阐述,为教师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
编辑:张培娟2019-10-22 -
菊花(外二首)
□婉冰 菊花,在村子的北面集结 吹响了嘹亮的号角 秋雨,急促地敲打着玻璃窗 一朵菊花,就是一座草原 一片连绵起伏的沙丘,一个用 雨水洗脸的荒滩的起因 ...
编辑:张培娟2019-10-22 -
滑州五咏(组章)
□王 剑 大运河 是诗经里流淌的那条卫河吗? 河岸边长满了芦苇,水鸟在悠闲地散步,翅膀接连划伤几朵浪花。 数不清的商船开过来了,装满隋唐的盐、铁器、布帛、粮...
编辑:张培娟2019-10-22 -
戒烟
■黎明 童年时,我是和表哥争着喝菜汤儿长大的。表哥大我一个月,我们从两岁起,在一起生活了七年,直到九岁那年,他被大姑接走,我们才算分开。 大姑家孩子多,表哥从小就放在...
编辑:张培娟2019-10-22 -
我为漯河写首诗
■特约撰稿人 李季 喜爱一座城,和她的名字 从贾湖的第一声骨笛开始 从世上的第一滴酒开始 八千年的笛音从北纬33度 破空而出,响遏行云 九千年的酒香 ...
编辑:张培娟2019-10-22 -
无悔的军营人生
■吴柯 1969年冬,我们一行800多名舞阳籍新兵,从漯河乘火车到徐州某部。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到团部警通排四班,开始了七年的军旅生涯。今年是我参军五十周年,闲暇时,我...
编辑:张培娟2019-10-22 -
黑与白的心灵画卷
■党辉 自从“认识”了刘庆邦,我就被他和他的作品吸引住了。《黑白男女》的故事发生在名叫龙陌的大型煤矿,在秋后的一天夜间,井下发生了瓦斯爆炸,一次死了一百...
编辑:张培娟2019-10-22 -
难忘的追剧日子
■特约撰稿人 陈猛猛 在没有网络的年代,我小时候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就是看电视了,尽管现在天天上网,已经好长时间不在电视上追剧,可我知道,那是内心深处无法抹去的情结,儿时...
编辑:张培娟2019-10-22 -
生活如花 一天一朵——赵根蒂文学作品印象
■编者的话 《水韵沙澧》文艺副刊是漯河文艺爱好者的一个精神家园。本刊的宗旨是一如既往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美的精神食粮,为传播先进文化不遗余力,并在这个...
编辑:张培娟2019-10-18 -
赵根蒂诗歌作品
作者简介 赵根蒂,1973年2月出生于舞阳县莲花镇,就职于舞阳县供销社,工作之余,最喜舞文弄墨,有诗歌、散文作品发表于《河南诗人》《河南经济报》《零度诗刊》《中国诗歌报...
编辑:张培娟2019-10-18 -
细节决定成败——读《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
□王亚萍 假期里积极响应学校精读一本书的号召,我特意订了一套《于永正教育文集》,其中《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这本书一下子映入眼帘,因为来到新的环境,首次教...
编辑:张培娟2019-10-17 -
寻找心中的耶路撒冷——读徐则臣《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徐则臣 著 □贾 鹤 《耶路撒冷》是“70后”作家徐则臣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70后”专栏作家初平阳和他少时好友们的故事。在作...
编辑:张培娟2019-10-17 -
家乡的老槐树
■张继伟 你扎根千年沃土 守望着一方百姓 你孕育小镇螺湾 创造了水旱码头的繁荣 你曾燃起源汇寨的炊烟 你曾吟唱大牛行的歌声 你屹立沙澧大地 ...
编辑:张培娟2019-10-17 -
念奴娇·井冈山学习有感
■陈向锋 井冈山上,杜鹃艳、千古英灵人物。烈士陵前,垂首默、身后丹心仰慕。战火硝烟,前赴后继,缔造精神路。千山红遍,现今华夏强富。遥想革命当年,两军合并后,军民欢舞。备...
编辑:张培娟2019-10-17 -
秋思
■李鲲鹏 百虫饮草露,陇间秋声鸣。万叶映薄暮,池畔秋波重。 瘦叟入眼帘,坝上秋色动。浮生闲来游,心中秋意浓。...
编辑:张培娟2019-10-17 -
剪一段时光给自己
■郑曾洋 人到中年,感觉每天都很累。平日里,忙于工作、学习、父母、孩子……好像唯独没有留给属于自己的时间。 工作是安身立命之本,必须做好,不可有丝毫...
编辑:张培娟2019-10-17 -
诗意的行走
■张英超 我原是个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站着的人。今年的暑假里,我既没有出过远门,也很少近处遛弯,除了外孙女在家时领着她玩一玩外,大部分时间就是一个人待在空调屋...
编辑:张培娟2019-10-17 -
“年轻”不等于“年青”
■文/李华强 图/陈晓蕾 “年青”和“年轻”读音相同,意思相近,差别在哪?笔者以为,两词的核心语素是“青”与“轻”,弄清&ldquo...
编辑:张培娟2019-10-17 -
秋天的味道
■特约撰稿人 吴继红 秋天的味道是露水的味道。唐人韦应物《咏露珠》说:“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陆龟蒙则更别出心裁,“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
编辑:张培娟2019-10-17 -
耙地的记忆
□宋守业 童年的记忆中,在土地耕作时,尤其是秋收之后,耙和犁总是一前一后出场,亲如兄弟,情同手足,犁地耙田堪称农耕社会一道亘古不变的风景。那时候我们老家这两种农具分别...
编辑:张培娟2019-10-16 -
巷子里的岁月
□陈猛猛 直到现在,我还十分清楚地记得小时候上学路上,要经过一条不是很狭窄,但有些曲折的巷子。巷子没有江南水乡那样灵动轻盈,却有着几分沉稳与朴实。感谢故乡这条巷子...
编辑:张培娟2019-10-16 -
母亲的平底锅
□雷伊 母亲做菜的手艺并不好,但是,在外面漂泊久了,我总会特别怀念母亲做的饭。那大概是因为母亲有一件特别的秘密武器——平底锅。 印象中,那是一只全身漆...
编辑:张培娟201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