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的温度靠什么
编者按 有人说:家是避风的港湾。有人说:家是一个人的依靠。还有人说:家就是累了可以歇脚的地方、有苦有甜可以诉说的地方。所以,家,应该是有温度的、温暖的。家的温度靠什...
编辑:张培娟2019-09-19 -
灯光的回忆
■韩月琴 我出生在1978年,也就是改革开放那年的金秋十月,那时候,人们已经过了吃不饱、穿不暖的岁月,生活一天一天好了起来。社会发展到今天,真如戏里唱的那样“祖国...
编辑:张培娟2019-09-19 -
晚开的石榴花
□梅雪有梦 清晨五点多起床,我顺着小区道路漫无目的地前行。 一路上时不时有两只小狗嬉戏,看来是热恋的情侣在秀恩爱;不知哪个角落里有虫儿在低吟浅唱;又不知谁家树...
编辑:张培娟2019-09-18 -
父母的幸福晚年
□孙亚洁 这几年,渐渐上了年纪的父母总在我耳边念叨着,想要回农村老家养老。父母来城里生活十几年了,已经习惯了城里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再加上我是父母唯一的孩子,我总想让...
编辑:张培娟2019-09-18 -
家乡的路
□郑颖勇 这几年来,村里修了水泥路。每条街上,平整的水泥路一直修到了家门口。道路两边还种了不少绿植,村庄像一幅美丽的画。 我从上小学一直到高中,风里来,雨里去,乡村...
编辑:张培娟2019-09-18 -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读《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李 果 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人民教师,内心澎湃着用心把每一个孩子教好的雄心壮志。实践后才觉得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个别孩子的顽劣、无理,真的感到不可理喻但又无能...
编辑:张培娟2019-09-17 -
风吹栾花黄又落
□安小悠 九月初的一天,路过黄山路,发现黄山栾正值花期,一树斑斓。远看去,枝头翻飞着嫩黄色的一团团雾岚,间或点缀些红的、粉的、青的、白的墨晕……好一幅流...
编辑:张培娟2019-09-17 -
到大理去
□贾 鹤 去大理之前,大理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武侠符号,《天龙八部》的畅销让段公子和他的大理深入人心。这次去大理,也算安慰我多年的武侠情结。 走出人流拥挤的火车...
编辑:张培娟2019-09-17 -
桃嫂
■特约撰稿人 邢德安 “喂!卖桃的,你这桃咋卖的?”一位司机把车门打开探出头来问道。 “桃不一样,各有各的价钱。奉化水蜜桃、北京十四号红桃每斤两...
编辑:张培娟2019-09-17 -
夕阳情思——邢德安的文学创作之路
■陈思盈 邢德安有着农民朴实、善良、勤俭的本色,就连他的文学作品也充满了粮食的芳香、蔬菜的淡然、树木的耿直和青草的坚韧。出生于1953年的他,常把自己形容为秋日的...
编辑:张培娟2019-09-17 -
读书的幸福
■黄 娜 春节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把我击倒了,手术时因发烧而引起的一系列危险症状,让我生命垂危。 我从来没有如此恐惧过,躺在手术台上的四个小时,我的头脑中像放电...
编辑:张培娟2019-09-17 -
情到深处
■包素娜 梅离家出走了,并决定用离婚来了断自己的婚姻。 梅是个识大体的人,里外都是一把好手,她和丈夫相互扶持,工作生活一直很顺畅。这次回乡创业是拼尽了老本,想要一...
编辑:张培娟2019-09-17 -
老家的泥土墙
■特约撰稿人 宋守业 儿时的记忆中,泥土墙的身影在我老家的村落里真可谓是无处不在。茅草屋的四壁有它,庭院的四周有它,猪圈、羊圈、菜园周围更少不了它。它是村庄的标...
编辑:张培娟2019-09-17 -
难忘那个光荣的任务
■艾振兴 1994年3月,组织上把我从中共漯河市委办公室调到漯河市政协机关工作,任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当时正是二届漯河市政协,时任主席是刘希正同志。我刚到政协没几...
编辑:张培娟2019-09-16 -
沉甸甸的收获
■闫湛效 从1991年担任漯河市政协委员至今,我已经连任六届。每年我均提出多份提案,并积极参与政协组织的各项调研活动,被评为漯河市第二、三、四届“优秀政协委员&...
编辑:张培娟2019-09-16 -
团圆
□李伟锋 这样的月色 一年一度 抵达沸点 皎洁了所有韶光 双脚所踏皆是远方 月光所照皆是故乡 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没有回不去的故乡 沉浮的心事...
编辑:张培娟2019-09-12 -
今夜, 月色如洗
□李 季 今夜,月色如洗 铺满河面 那微微荡起的波光 正好用来想家 今夜,多少人 从乡愁中抬起头来 用他乡的和风 默默重温一遍方言 多少人手捧...
编辑:张培娟2019-09-12 -
月饼的味道
□朱晓霞 又是一年中秋,我非常喜欢中秋节 ,除了喜欢三秋之半的景色,更重要的是留恋中秋节月饼的味道。 每年中秋,我就会早早买上几块月饼,回家慢慢享受。爱人知道我喜...
编辑:张培娟2019-09-12 -
月饼里的母爱
□吴继红 早上刚一起床,就接到母亲的电话:“给你做好了五仁月饼,啥时候来拿啊?”放下电话,泪水不由得湿润了眼眶。多少年了,母亲还是忘不了五仁月饼。 那年...
编辑:张培娟2019-09-12 -
月满中秋
□杨新伟 五年前,我们一家人到洛阳哥哥家小住,正好赶上中秋节。以前因为种种原因,我和哥哥从来没有在一起过中秋节。本来儿子要在八月十四过生日,我特意让儿子的生日往后...
编辑:张培娟2019-09-12 -
明月如镜
□陈向锋 古代文人对月亮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一般都与思乡联系在一起。 月下,李白正在举杯,邀月老共酌。独在异乡的文人,逢佳节倍思亲,只能将满腔的思念寄语明月山水之...
编辑:张培娟2019-09-12 -
老陶和他的大院
■特约撰稿人 王晓景 老陶叫陶金昌,今年77岁,比我父亲大了15岁,按年纪我该叫他陶大爷;老陶退休前曾任县文联副主席,对于我这个文学爱好者来说,该尊他一声陶老师。但是见过...
编辑:张培娟2019-09-12 -
镶嵌在月饼里的岁月
■特约撰稿人 郑曾洋 姑姑给父母亲送来了几盒月饼,说是广州的肉松月饼,掰一牙儿放入口中,味道果然跟平常吃惯了的不一样。不过说实在的,我还是喜欢小时候的五仁月饼。 ...
编辑:张培娟2019-09-12 -
月光落在月光上
篆刻作品:中秋佳节 作者:徐锐 ■特约撰稿人 安小悠 那时我还小,每到中秋之夜,月亮便像白玉盘一样高悬在天幕上,清清凉凉的月光洒满了整个院子。篱豆花开蟋蟀鸣,风过处,花叶窸...
编辑:张培娟2019-09-12 -
故乡月
■特约撰稿人 陈猛猛 远离故土漂泊的游子 永远不敢提及中秋故乡的月亮 无边思念会被月光拉长 多年未归的人儿 一辈子都在躲避思乡的惆怅 抬头仰望中...
编辑:张培娟2019-09-12